亦舒: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更新时间:2025-09-18 09:46 浏览量:2
文|幸福娃
亦舒说:“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终日里喧哗不休。街上车水马龙,人声嘈杂;网络世界更是纷纷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大家生怕被遗忘,拼命地发出声响,唯恐静默。殊不知,这喧哗之中,反倒迷失了自己。
静,不是无声,而是一种内心的状态。外界的声响固然难免,但心境可以保持宁静。这种静,是闹中取静,是乱中守静。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便是这个道理。真正的静,不在于身处何地,而在于心境如何。
静能生慧。水静则明,人心静则智。只有在静中,我们才能看清自己,明辨是非。若是心浮气躁,便如同搅浑的池水,什么也看不分明。
现代人之所以常常感到迷茫困惑,多半是因为心不静。整日里追逐外物,被各种声音牵引,哪里还有工夫反观自身?
静中努力,方见真功夫。如今许多人做事,尚未开始便大肆宣扬,唯恐别人不知。
待到真正做起来,反倒虎头蛇尾,难以坚持。而那些真正有成的人,多是默默耕耘,不声不响。
他们不求人知,不为炫耀,只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这样的努力,才是实实在在的。
《道德经》有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美好的声音往往听起来稀薄,最宏大的景象反而没有形状。
静默之中,常蕴含着最深的力量。你看那深水,总是静默地流淌,从不喧哗,却能穿石;而那浅溪,叮咚作响,反倒很快就干涸了。
静待收获,更是一种智慧。春种秋收,本是自然规律。但现代人往往急于求成,刚播种就盼着收割,若不见及时回报,便焦躁不安。
殊不知,万物生长都有自己的时节,强求不得。只有在静心中等待,才能迎来真正的收获。
静,不是消极无为,而是积极的积蓄。静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准备。
一旦时机成熟,便能从容应对。这种静,是动的准备,是爆发前的蓄力。古人讲“以静制动”,便是这个道理。
如何才能达到静的境界?我以为,先要学会独处。独处不是孤独,而是与自己相处。在独处中,倾听内心的声音,认识真实的自己。
其次要减少无谓的应酬和闲谈,空出时间来读书、思考、做事。
最后要放下虚荣,不慕浮华,不为他人的眼光而活。
静,最终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不追求外在的轰轰烈烈,而注重内在的充实与丰富。
静中有着淡定与从容,有着深度与厚重。这种生活,看似平淡,实则丰富;看似简单,实则深刻。
在这个喧闹的时代,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难得的修养,也是一种可贵的力量。当我们学会静下来,才能看清生命的本质,活出真正的自己。
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愿我们都能在纷扰世界中,守住内心的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不喧哗,自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