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8章:柔弱不争,能摆脱痛苦的轮回(连载954)
更新时间:2025-05-13 09:39 浏览量: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chǔ)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yóu)。
《道德经》第八章~06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中,水的第二能是:柔弱不争之心。
水性柔弱,若居平则静,居不平则逝,水始终居顺处下,任器方圆,不与人争。但这样一个柔弱的水,无论谁去攻击它,水都毫发无伤;无论谁想握住它,只会执之无有。这就是水的第二能“柔弱不争之心”。
第一,柔弱不争,是对“物壮则老”的超越。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说:“心使气则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心中一起执著,就想争,然后就会以心念役使气机。这样一用强,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迅速壮大,但加速壮大就是加速衰颓,因为,争是耗散,不争是积蓄。
水虽至柔,却能穿石,但穿石不靠外在的蛮力,靠的是内在绵绵不绝的坚持——这种“不争之弱”,实为守道之强。
因为,以柔转化,以弱蓄势,于细微处孕育蜕变,这股内力需要真功夫。
水从未将自己与万物割裂——蒸发为云时,与天空共生;降落为雨时,与大地共存;汇入江海时,与众生共荣。水没有分别心,对一切都一视同仁。
而世人却常因“分别”而陷入争斗,但无论争什么,本质上都是忘记了“万物同根”的真相。
其实,我们与万物的关系,就像手上的五指,如果各自争强,便失去握力;若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水的不争,就是教我们放下对立,回归一体,找回力量。
“柔弱不争”总被误解为消极。实际上,水“柔弱不争”的是心,而不是行,因为水的行动从未停滞——山不能阻其归海,火不能毁其本源,器不能固其形态。
水看似随顺无骨,实则外柔内刚。所以,水的“柔弱不争”说的是心性,是放下了“我要争什么”的执念,而回归“我该做什么”的本心,这是“以无化有”的大智慧。
真正的力量不在对抗中彰显,而在包容中生长。
其实,《道德经》的核心就是心道,是柔弱的道、利他的道、低位的道。
像水一样柔弱不争,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柔韧和包容——柔韧充满生机,包容免除伤害,二者合一就能摆脱痛苦的轮回了。
下一篇:道德经 第8章:以处下养大德,以包容成大器(连载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