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西剧场丨当数据替孩子回答“我是谁”,“发狂”已进入倒计时
更新时间:2025-04-17 09:53 浏览量:4
中国超2亿青少年日均使用社交媒体超3小时,然而青少年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相对较弱,虚假信息往往能够在他们中间迅速传播,造成误导和恐慌。当谣言成为子弹对准身边同学,孩子们是否还能在疯狂与清醒的裂缝中寻找自我?
今年夏天《我是谁?》与《狂_人日记》将接连演出,联票享折扣福利现已开启!
我们将直面当代青少年成长环境,探讨青少年为何迷失于社交媒体和数据科技编织的信息茧房中,他们该如何觉醒自我认知。同时,我们将借助戏剧反抗那些变得更加隐晦的“暴力”,并最终实现自我救赎。
双剧联看,解锁Z世代生存密码
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的时代,孩子们正活在一个我们看不见的数据空间。他们白天在学校安静乖巧,晚上却在社交软件上被嘲笑围攻;朋友圈里晒着全家福的乖孩子,可能在匿名论坛被骂到失眠。
父母总觉得「孩子关上门就是在学习」,却不知道那扇门后藏着多少惊心动魄——手机里无数的谣言恶评像刀子;游戏里组队开黑可能是抱团取暖;就连追星打榜都是在找情感寄托。然而很多家长还在用老办法——
「我给你买最新款手机」
却从不问孩子为什么整夜刷短视频
「考好了带你去旅游」
却看不见孩子藏在书本里的焦虑
「我从不控制你」
却不知这话让孩子更不敢开口求助
那些被忽视的情绪不会消失,它们会变成更危险的东西:突然的暴怒可能是被压抑网暴了太久;沉迷游戏可能是逃避现实中的社交关系;手腕的伤疤下也许藏着无数条没发出去的求救信号……
孩子懂的比我们想象的更多,他们早就在现实中练就了伪装技能:会在家长面前表演“我很好”;赶在查岗手机前清空聊天记录;用表情包藏起自己真实的崩溃……但他们却不懂怎么处理这些早熟带来的痛苦——就像让小学生做高考题,不会做只能乱写。
让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我们共同走进剧场,这里将看见平时家长关注不到的“隐形区域”,孩子与同龄人正在发生和经历的事件——
《我是谁?》将带我们走进当下校园,看见课间疯传的谣言不再只是悄悄话,也是能把人拖进虚拟世界的黑洞。
《狂_人日记》则展现未来校园:高效至上的生命评价系统及其维护者共同把普通的学生逼到发狂。
两个青少年剧目,让我们看到科技愈发成熟,信息的传递看似越来越迅速,真相却往往在社交媒体上被肆意扭曲。当谣言成为对准同学精准打击的子弹,青少年个体的记忆与情感则被压抑,而暴力也变得更为隐晦,它伴随着控制欲在代际间传递,无声地渗透进家庭和校园,最终异化成理所当然的生存法则,被所有人合理化接受。
这是当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困境与挣扎,也将为家长们解惑为什么孩子看似重复着两点一线生活,却突然做出反常举动。
01
《我是谁?》
如何在数字时代寻找真正的自己
——青少年在社媒影响下的自我认识
《我是谁?》剧目亮点
▶ 8-13岁孩子自主创编,拒绝说教,用戏剧还原“被手机绑架的一代”的真实困境。
▶ 深度聚焦青少年心理成长,直击青少年身份认同焦虑、校园霸凌、家庭沟通困境,揭露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隐形伤害。撕开“为你好” 的伪装,探讨成年人如何与孩子的脆弱共存。
▶ 通过“平行时空”设定,具象化呈现青少年内心世界的挣扎与呐喊,看见孩子的心声。
《我是谁?》剧目介绍
《我是谁?》由抓马少年剧场集体创作。对于8到13岁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我是谁”是特别重要的问题。但如今,社交媒体使他们的自我探索变得透明且随意,技术正快速改变社会与自我的关系,而青少年因为他们的天真和大脑的可塑性,在这场变化中是最容易接受,也是最脆弱的。孩子们快速内化了社交媒体的心理影响,却无法控制它。智能设备既能激发好奇心、连接世界,也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孤独等问题。比如微信在中国拥有超过10亿活跃用户,其中很多是儿童和青少年。这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也是我们需要学会真正生活在其中的现实。《我是谁?》这部剧将带领观众探索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从而更加清晰的洞察并理解青少年的世界。
吴盈姗站在教室中央,手里紧握一瓶墨水,她的目光穿过课桌,直击每个人的灵魂。她被困在喧嚣与沉默之间——父母的争吵,老师的误解,同学的冷漠。一次冲动的泼墨事件,让她成为众矢之的,网络上的谣言更是将她推向深渊。这场混乱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成长、孤独与自我救赎的谜团。当日复一日的生活被抽丝剥茧地摊开,“我是谁”的呐喊在黑暗中更加清澈……
《我是谁?》主创团队介绍
抓马.少年剧场
抓马少年剧场是由抓马教育第一批孩子在完成了3-8岁的教育戏剧课程后,自己成立的剧团。每年,抓马教育的导师会带领孩子们进行戏剧的探索、创编、演出、宣传、制作、计划、筹款等任务。抓马少年剧场除了戏剧方面的学习,还包含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它让戏剧不单是表演和娱乐,而是成为让青少年承担使命和责任的良好平台。抓马少年剧场的剧目,都是孩子们在集体编创中对社会现状及个人处境的真实吐露。直至目前,抓马少年剧场已经创编并上演17部作品。抓马教育希望通过少年剧场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有独立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空间。孩子们通过担任不同的群体角色,练习富有同理心地看见他人,从而更有创造力地解决问题,想象更完整的世界。
▲抓马.少年剧场往期作品
编剧
Chris Cooper
英国“事故时间”总监;著名演员、剧作家和导演。自1988年开始在教育性戏剧和剧场领域工作,他是国际知名教育剧场剧团“大伯明翰”(Big Brum Theatre in Education )的艺术总监,在过去30多年,为剧团导演了40部教育剧场作品及诸多合作项目。Chris是63部剧本的作者,过去30年他持续为3-22岁的儿童和年轻人写作,他还在诸多教育性戏剧和剧场的期刊和出版物上写作许多理论文章。
导演
陈媛
抓马教育资深教育戏剧导师、抓马少年剧场导演、爱尔兰圣三一学院认证教育戏剧培训师、见学国际教育文化院培训师。2014年至今,带领抓马少年剧场创作《在那边》《五贰四》等十余部作品。她所编导主演的独角戏《沃特堡》入选第七届北京青年戏剧节。她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曾担任IB国际学校英文和戏剧老师,接受IB国际文凭组织官方培训;2013年,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公共教育设计教育戏剧课程;2014-2016年,参与欧盟【直面鸿沟(Facing the Gap)】国际项目。为来自12个国家的参与者带来聚焦“中国境遇”的教育戏剧工作坊,受到英国教育戏剧理论家David Davis教授很高的评价:“我教了55年,我的学生遍布全世界,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引导者之一!”
出品| 抓马教育 集体创作| 抓马少年剧场 编剧| Chris Cooper 导演| 陈媛 演员| 刘馨月、王小萌、姜豫行、王清欢、于旻加、赵一诺、王瑾瑶、徐梓瑄、郭沁鸥、齐浩辰、党若嫣、徐悠然、张原宁、刘小菡、王石佳、刘景嵩、杨津晟、雷婧聪、李嘉杨 平面设计| 齐浩辰、郭芩 舞台监督| 李颖琪、吴雯昕 舞美服装| 李颖琪、吴雯昕
02
《狂_人日记》
从“吃人”到“被数据吞噬”
——技术异化下的青少年精神困境
《狂_人日记》剧目亮点
▶ 改编自鲁迅原著,青年剧团将在剧中呈现对原著和当下社会的解读,聚焦被网络热梗和学业压力占据的青少年,讨论他们在现代社会压力下的自我觉醒。
▶ 保留了“狂人”视角的独特叙事,深度解读在被社交媒体和霸凌裹挟的时代,青少年是如何被异化的。
▶ 12-16岁的青少年共同创作、演绎,你将看到即兴的现场音乐和投屏互动等现代戏剧语言,真实反映当代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压力与困惑。
《狂_人日记》剧目介绍
《狂_人日记》是抓马FTG直面鸿沟青年剧团的作品,以“记忆与自我觉醒”为核心主题,通过“狂人”这一角色的内心独白和与社会的冲突,展现当代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压力与困惑,旨在反思“正常”与“异类”的模糊界限。剧团成员通过阅读鲁迅原著、观察校园生活、与周围中学生交流等方式深入挖掘主题,剧中对话充满隐喻与象征,通过身体语言和场景设定增强“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现力。该剧揭示回忆以及对回忆的消除,对个体及社会的影响,希望观众能够从中体察青少年如何在社会和家庭的期望中挣扎与寻求自我。当“狂人”找到理性,开始识别自我与他人、社会的距离时,体现了本剧的真正立意,即寻找到理性、回归世界的决心。
故事设定在一个被严格管控的未来社会中,IEC公司以“代际平衡”为名,用MCSS(记忆与认知同步系统)删除个体的“低效记忆”。并强制安装动态卡,评估和监测每个学生的行为、记忆和生命价值积分。
在学校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后,“狂人”被官员带走并引导她进行“记忆优化”。但“狂人”坚信记忆是她自己的,不应该被他人操控,所以她被迫休学回家。为了帮助狂人获取更高的积分重返学校,在一次家庭聚餐上,“狂人”目睹了家庭成员为拍摄家庭关系和睦的视频而虚伪表演,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吃人”的社会中,人们为了所谓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贡献”,不惜牺牲他人。最终,“狂人”通过视频实名举报了学校的不公行为,揭露官员与校方的勾结,表达了对记忆操控的反抗。她的行为引发了社会的震动,学校被全面整顿,MCSS和IEC系统被取消,但等待着年轻人的,也许是一场更大的风暴……
《狂_人日记》主创团队介绍
抓马直面鸿沟青年剧团
“直面鸿沟青年剧团”是一群生活在北京的12-16岁的青少年组成的戏剧团体,该剧团的前身是抓马.少年剧场,自2012年起,每年创编一部描述中国儿童和青少年当下状态和心境的剧场作品。他们创作的作品曾经巡演至南京国际青少年戏剧节。剧团的代表作包括《麦克白》(2019-2020年)《我们(或个人问题)》(2021)《醒醒,该起来了》(2023)以及《风暴之眼》(2024)。
▲抓马直面鸿沟青年剧团往期作品
戏剧构作
曹曦
戏剧编剧、导演,抓马教育创意总监,见学国际教育文化院执行总监,教育剧场的积极倡导者。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后在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攻读人类表演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导演教育剧场作品《另一面的我》《箱子屋》《巨人的拥抱》《做妈妈》《杰克与豌豆》《弃儿》《灰》等。自2019年起带领直面鸿沟青年剧团完成《麦克白》《我们(或个人问题》《醒醒,该起来了》等作品译著有《想象真实:迈向教育戏剧新理论》《教育戏剧:实践指南与课程计划》。2022年由曹曦导演的舞台戏剧作品《做妈妈》,荣获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优秀奖”。
导演
王 通
抓马教育戏剧导师,抓马少年剧场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曾参加意大利Valeria·Campo即兴假面喜剧工作坊、黑猫戏剧节零门槛青年剧场计划、北京金宝街社区戏剧节、成都·东郊第二届戏剧展演季等。曾接受国际资深教育戏剧专家Chris Cooper、Konstantions Amoiropoulos 系统培训并得到高度评价。担任第七届华语戏剧盛典,撰稿人,执行导演。代表作:编剧、导演作品《冬沼之巢》;华侨城大剧院《甪端》(故宫博物院)驻场版导演;抓马FTG直面鸿沟青年剧团《风暴之眼》执行导演,抓马少年剧场《隐形的我》执行导演;导演作品有:中国儿艺版《狼来了》《爆玉米花》《镜子互助会》《今夜我在德令哈》《物理学家》。参演作品有:《奥菲利亚的影子剧院》(国家大剧院第十三届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春华秋实)《三姊妹》等。
出品| 抓马教育 原著| 鲁迅 戏剧构作| 曹曦 导演| 王通 演员| 白雨湜、补晓曈、陈恩泽、陈嘉欣、陈湛、傅珮然、郭以墨、郝佳蓓、侯景宸、黄莉雅、李星洲、刘景溪、曲若溪、徐子媛、杨若澜、张赫烜、张若蘅、张紫含、周姝彤 现场乐队| 陈恩泽、郭以墨、张若蘅、张紫含、周姝彤、曹曦 作词| 侯景宸、张紫含及乐队 作曲| 郭以墨、张紫含 演唱| 张紫含、徐子媛、张若蘅及乐队 平面设计| 开开 舞台监督| 谢文 服装设计| 谢文 音效设计| 孙宇豪 剧照| 孙诺
《我是谁?》与《狂_人日记》将用舞台上的表演与挣扎,唤醒观众对自我与他人的反思,用戏剧撕开规训的枷锁,开辟一条通往自由与真实的道路。你会明白:那些被定义为“问题”的孩子, 实则是暗夜里最先看见星光的人。
让我们相约南阳共享际剧场,看见被数据异化的青少年们发出的求救信号,为他们的觉醒之路注入力量。
联票特惠福利开启
演 出 信 息 ▼
《我是谁?》演出时间
2025.5.17(周六)丨14:30/19:00
2025.5.18(周日)丨14:30/19:00
《狂_人日记》演出时间
2025.6.7(周六)丨14:30/19:30
2025.6.8(周日)丨14:30/19:30
适合年龄 ▼
《我是谁?》
适合5岁及以上孩子、成人观看
《狂_人日记》
适合6岁及以上孩子、成人观看
演出地点 ▼
鼓楼西剧场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小八道湾6号)
票 价 信 息 ▼
《我是谁?》单人票
150元/人
《狂_人日记》单人票
150元/人
(《我是谁?》1张+《狂_人日记》1张)
原价300元
折后价258元
(《我是谁?》2张+《狂_人日记》2张)
原价600元
折后价450元
(成人、儿童均需持票入场)
注:不对号入座
演出当天,凭下单时填写的姓名、手机号,到现场领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