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做数据十年,第一次见这么棒的“业务分析模型”

更新时间:2025-04-17 09:41  浏览量:4

经常有同学困惑:“遇到业务问题,该怎么快速找到思路?”这里推荐四个好用的模型,能快速帮你找到思路。同学们记得先点赞再看,后边遇到问题,还可以翻出来再对照下。

第一类:总分式模型

总分式模型一般用于:分析一个关键指标是否出问题。比如:

1、收入为什么低了?

2、成本为

什么高了?

3、费用为什么多了?

此时,需要把整体

收入根据渠道、商品情况拆开(如下图),从而看清楚:

1、哪些是占收入大头

2、哪些是新增长点

3、哪些地方有问题

成本分析也能用类似方式,比如分析一个商品的生产成本,需要拆解:

1、该商品需要哪些原材料

2、该商品有多少步工序

3、每一步需要多少人工,投入多少原料

总分式模型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大部分业务部门就只背一个关键KPI指标,因此直接拆KPI指标,就能得到该部门的分析模型。但要提醒的是:总分式模型只能发现问题点,无法深入分析原因,要深入分析得用别的模型

如果遇到一个部门同时有好几个任务,那么拆解会复杂,但仍然可以用总分式模型。比如一个公司的客户服务部门,工作职责同时有:

1、接客服电话

2、跟进售后服务

3、借售后机会推销新品

此时,它的总分式模型如下图,要列出每一个任务的投入,产出,过程指标。

第二类:矩阵式模型

矩阵式模型一般用于评价业务表现好坏。比如把收入成本摆在一起,对某个业务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业务表现,发现问题点。

当然,实操的时候,收入、成本的形态会很复杂:

收入端:不同商品、不同客户、不同渠道、有没有促销叠加

成本端: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前期投入的沉没成本

因此,矩阵式模型的关键,在于:根据业务特点+业务目标,合理地划分收入/成本。

比如开店,如果仅评估当月经营情况,是不需要考虑沉没成本的。但考虑新开店计划,就必须考虑沉没成本的回收速度。比如促销活动评估,自然增长率既可以用历史同期,也可以用活动前后,也可以设参照组,需要结合活动形式具体考虑。这是非常考验数据分析/财务分析水平的事情。

第三类:循环式模型

所有“供需匹配类问题”,都适用循环式模型,比如电商/零售的商品管理,比如互联网平台业务中打车,都属于这个情况(如下图)因为业务是循环开展的,因此一般会选一个起点开始分析。

比如商品进销存管理,可以:

1、先盘点库存

2、参考过去销量,预估未来销量

3、进行缺货情况判断

4、做出下架/补货决定

注意!在循环式模型中,人们很喜欢问:“供需到底匹不匹配?”供需匹配实际上是个动态过程,不是一个固定参数算出来的。而且受供给端影响更大。比如上了一个受欢迎的全新产品,用户原本没有的需求被激发。比如打车,推出一个更廉价的车型,用户需求又变多了。

所以,解供需匹配问题,一般设定观察指标,比如:

新商品上市后30天售罄率

新品上市后购买人数

新品上市后连带率

新品上市后其他品下降幅度

新品上市后大盘增长

如果新品上市数据表现好,就持续做,如果不行,就停手,这是经济学上讲的“边际效益高低”问题

第四类:逻辑树模型

逻辑树模型一般用来诊断问题。之所以叫“树”,是因为在诊断问题的时候,经常需要做“是XX原因,不是XX原因”的判断,这些判断逻辑写出来形同树枝。

比如要分析:为什么A店铺销量不达标。有一位同学提出:是因为A店的位置不好。那么他提出这个假设的时候,就默认了:不是因为A店的店长不行。此时写出来分析逻辑如下图所示(如下图):

如果想进一步验证判断,就需要大量列举数据,支持结论。随着例子的增多,逻辑树也会越来越大(如下图):

逻辑树模型最考验数据分析能力

1、如何提合理的假设

2、如何设计排查假设顺序

3、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真伪

每一项都是硬功夫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