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超级皖 黄山风味江湖来也,美食功夫势不可挡(上篇)

更新时间:2025-09-08 11:57  浏览量:1

屯溪河街码头快被锅气熏透了,谁家厨房飘出来的味儿这么横?

不是网红打卡,是黄山人把日子炖进汤里,把乡愁煎成虎皮。

三黄鸡先上桌,乾隆年间的老方子没丢。

鸡得用黄山本地三黄鸡,脚蹬黄、嘴啄黄、皮色黄,丢进砂锅和猪脚、天麻、党参一起滚,汤面浮一层金,筷子一戳,肉缝里渗着药材香。

这不是菜,是徽州人冬天给自己开的补方。

太平鱼头汤更野。

鱼头用太平湖的,煎到两面焦黄,再浇山泉水,咕嘟四十分钟,汤白得像牛奶。

豆腐和枸杞只是配角,鲜味全锁在鱼头那层胶质里。

喝完碗底剩几根青菜,像把湖边的风也咽下去了。

葛粉烧猪蹄最会骗人。

富溪高山的葛粉看着寡淡,一吸猪蹄汤立刻滑成绸缎,筷子夹起来颤巍巍,咬一口,胶质裹着葛粉的粗粝,肥而不腻的谎话当场拆穿——原来“不腻”是淀粉和胶原蛋白联手演的戏。

虎皮毛豆腐长毛也敢上桌。

徽州人把豆腐晾到长白菌,煎到外皮焦黄,菌丝咬断时“咔嚓”一声,像咬碎一场梅雨。

灰色“老虎毛”最香,配辣椒酱,一口下去,发酵的酸和辣椒的冲在舌尖打架,打完架只剩回味。

梅干菜烧肉最会装可怜。

梅干菜是冬天晒的,黑黢黢一把,扔进砂锅和五花肉炖三小时,肥肉化成油,梅干菜吸饱咸甜,最后肉酥得筷子一碰就散。

小时候吃这菜,碗底总要留一口汤拌饭,现在知道那叫“乡愁勾芡”。

黄山黑鸡汤最清高。

黑鸡和石耳在砂锅里清炖,汤色清亮得像山泉,喝一口却鲜得眉毛打结。

黑毛猪的肥膘、虾仁、无花果全成了陪衬,喝完嘴里留一股药香,像被黄山云雾舔了一口。

农家八宝锅最热闹。

红烧肉片、肉圆、干笋、豆角、油豆腐、年糕、粉丝层层码进砂锅,炭火慢煨三小时,揭开盖,热气裹着肉香冲上天灵盖。

吃这锅得抢,年糕最滑,粉丝最吸汤,谁慢谁吃亏。

火腿问政冬笋最叛逆。

徽州老火腿先煸出油,问政笋切成滚刀块下锅,烧到笋尖染成琥珀色,再撒芝士焗烤。

咸鲜撞奶香,像徽州古宅里突然蹦出个穿球鞋的少年,违和又带劲。

黄山人做菜不讲大道理,只认时令和火候。

春天挖笋,夏天晒梅干菜,秋天宰黑鸡,冬天煨猪蹄。

食材从山里到锅里不超过一天,连药材都是自家后山种的。

现在屯溪河街码头要办“超级皖”争霸赛,名厨们把老菜玩出新花样。

有人用分子料理重做毛豆腐,有人把黑鸡汤做成冷萃。

观众举着手机拍,厨师翻锅的手腕上青筋暴起——传承这事,得先让年轻人愿意咽口水。

黄山菜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是活着的烟火气。

下次路过屯溪,别急着拍照,先喝口鱼头汤,烫得舌尖发麻那一下,徽州才算没白来。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