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当领导,马上换掉五种下属:安排工作说会做,同事求助不知道
更新时间:2025-07-12 03:59 浏览量:1
体制内有句话:“你不是当上领导了才学会带人,而是你会带人了才当得上领导。”
刚提上来的年轻中层,经常被这五种人“拖下水”都不自知。
不是能力不行,而是身边的人用错了,最后活做不完、锅背不动、队也带不好。
第一种:你安排工作他说“不会做”的人
说白了,这种人不是不会,是不想做。
你安排他写个材料,他说“我文笔不行”;你让他去协调部门,他说“我不擅长沟通”。
这就是典型的“拒绝型执行”。
遇到这种人,你如果还迁就,还等他成长——那你就等着被他拖死吧。
领导不是当老师,不负责“慢慢教”;单位也不是培训班,干不好就得换人。
真正靠谱的下属,不会“啥都会”,但至少肯学、能干、愿扛事。
“不会做”只是个借口,本质是没责任心。
再留着他,你的权威就没了,团队就散了。
第二种:别人来求助他说“不知道”的人
这种人,看起来没毛病,实际上是最可怕的。
不是不知道,是不愿意帮、也不想掺和。
是团队氛围的“毒药”。
在单位,“不知道”三个字,很多时候不是认知盲区,而是态度问题。
你今天能忍,明天别人就会学,久而久之,整个部门只做“分内事”,没人肯协作,你一个领导,再能干,也架不住下边全是“自扫门前雪”。
这种人,越早换掉越好。
哪怕你换个能力差点的,至少有态度,有团队感。
第三种:工作出了问题就说“不怪我”的人
这个人,嘴上说得冠冕堂皇,骨子里从不负责。
材料出错,“我只是抄送的”;数据有误,“我又不是最终审批人”;出了事故,“我提醒过了”……
你会发现:干得最少,甩锅最快;开会不吱声,背后很会推。
这种人是典型的“锅精”+“表面功夫派”。
你若是还当他是骨干,出了事,组织不会看谁干的,只看谁管的——你当领导,不背锅谁背锅?
所以你必须明白:你带的不是人,是你自己的安全边界。
把这种人清出去,哪怕少一口人,也能睡个安稳觉。
第四种:明知有风险,却故意“不吱声”的人
你看不懂,但他懂;你不了解流程,但他熟。
可一旦出了问题,他不但不提醒你,反倒说:“我早就觉得不太对了。”
事前装聋作哑,事后高高站台——这种人,最毒。
为什么说他“毒”?因为他不是无能,而是心术不正。
表面是团队一员,实际上是看你出丑、看你栽跟头。
体制内搞不定这种人,早晚被人“背刺”。
你可以容忍差错,但不能容忍“故意看你犯错”。
对这种人,不能心软,绝不能共事。
第五种:对一切创新都说“不可能”的人
创新不是让你“脱离制度”,而是让你“活得更好”。
但你会发现,团队里总有那种人,领导说搞个机制改革,他说“不现实”;你说试点个新办法,他说“上头不会批”;你准备推动数字化,他说“原来那套挺好”。
你只想突破点思维,他就想给你上紧箍咒。
体制内早就不是“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的年代了,现在讲的,是“数字政务”“创新绩效”“亮点打造”。
你要是不换掉这种“拖你后腿”的人,组织也会觉得你这队伍“没劲头”,你也会慢慢被看成“保守、落后、不上进”。
说白了,他一句“不可能”,就能封死你所有的想法。
你要是认了,那你们整个团队就“真没可能”了。
写在最后:
刚当上领导,最怕什么?
不是没资源,也不是没背景,而是:用错人、养烂人、迟迟不动人。
带队伍,最重要的不是能人多,而是心齐、话顺、干事。
所以请你一定记住:
一旦你当了领导,别怕“得罪人”,最该立马处理的,就是那几个最拖你后腿的人。
你只有清掉这些人,组织才会信你、上级才会挺你、工作才会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