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用“绣花功夫”织出城市交通新图景
更新时间:2025-04-17 09:39 浏览量:5
科技赋能,主干道通行率显著提升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河套平原,临河区的金川大道上,车辆以45公里/小时匀速前行,11个路口“一路绿灯”的“绿波带”让早高峰少了焦躁,多了畅快。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以“科技赋能、民生优先、安全筑基”为核心理念,将“绣花功夫”融入城市交通治理,通过智能信号调控、共享单车精准管理、闲置空地停车场改造及施工路段动态提示,实现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30%、市民出行投诉明显下降,交出了一份服务城市发展的务实答卷。
科技赋能
绿波带成通勤“加速器”
在金川大道5.6公里路段,车辆以45公里~50公里/小时匀速行驶,可连续通过11个绿灯路口。
目前临河城区87处路口完成信号灯动态优化,23处信号机升级为智能协调系统。在110国道(机场路)试点中,智能信号系统通过自适应控制算法,自动调整路口信号灯的放行时间,有效提高通行速度。这一“绿波带”技术通过AI算法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实现高峰时段拥堵指数明显下降,平峰时段停车次数明显减少,让传统“车等灯”通行转变为智能化“灯看车”通行。“以前从四季花城到北环路区域需要15分钟,现在一路绿灯只要10分钟左右,连等红灯的时间都省了!”市民贾先生的感叹。
智慧斑马线
夜间出行不再“盲行”
针对临河城区学校、医院、公园等19处人车混行重点区域,巴彦淖尔交警创新引入“智能斑马线警示灯”。地面镶嵌的LED灯组,借助太阳能板,在白天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光线达到一定暗度,自动点亮闪烁,对行人和过往车辆起到明显的双向警示作用,尤其在雨雾雪等能见度较低的天气,能够大大提升斑马线上的可见度。
市民卢女士说:“以前晚上过马路提心吊胆,现在灯光闪烁,安全感拉满!”
网格化勤务
织密安全防控网
在推行网格化勤务责任制,有效提高城区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的同时,实行“铁骑+铁翼”立体巡查模式。交警铁骑在商圈、高铁站等重点区域每日开展“巡逻+劝导”,无人机定时巡航重点路段,精准分析车流情况,及时发现交通拥堵点和异常情况,推送至交警铁骑快速处理,并通过实时“高空喊话”对违停车辆进行劝离。
一位行人体验后说:“现在路上经常能看到交警和铁骑,连背街小巷都有他们的身影,安全感更强了。”
精准定位
共享单车“入格”停放
今年3月起,临河区将共享单车投放量削减至6000辆以内,公安交管部门联合城市综合执法部门在胜利路、新华街等主次干道布局300个电子围栏点位,定位误差≤10厘米。通过高精度定位实现“定点停放”,并施划不同颜色停车线方便市民识别,有效解决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交警铁骑每日开展空中无人机巡查,对违规停放车辆实时抓拍并推送至企业运维。
市民李女士表示:“以前我去商场时,共享单车停得横七竖八,把路也堵了,现在定点停放后,商场旁边路好走了,街道也整洁多了”。
闲置空地“变身”停车位
破解停车供需矛盾
为有效解决停车难这一难题,巴彦淖尔交警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将城区闲置空地改造为临时停车场。在团结南路光辉家园东北角一处闲置空地,临河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铺设停车场,在建成24个标准化停车位的同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切实缓解周边道路违停压力。
据临河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临河区还将计划盘活9处类似地块,预计新增停车位900余个。“以前下班回来绕好几圈都找不到车位,现在家门口就有停车场,省心又安全!”周边居民说。
施工路段“智慧提示”
动态引导保畅通
针对临河城区地下管网改造工程(胜利路、新华街等11.3公里主干道封闭)及省道315安装非现场执法设备施工(2025年4月14日—8月12日),巴彦淖尔交警及时发布出行提示,推荐绕行路线,并通过导航软件推送实时路况,引导车辆采用合理路线,提高通行效率,避免产生长时间拥堵现象。
从“绿波带”到“智慧斑马线”,从“AI信号灯”到“无人机巡航”,巴彦淖尔交警将科技硬实力与民生软服务深度融合,用精细化管理的“绣花针”,“织”就河套平原的畅行路网。实践证明,交通治理不仅是道路的改造,更是对市民幸福感、体验感的精心雕琢。
下一步,巴彦淖尔交警将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根本遵循,主动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用“绣花功夫”将精细化治理融入城市交通各方面,努力让每一条城市道路都成为民生通道,让群众真正感受“民呼我应”的城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