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郭玉芬谈医保:要从老百姓实际出发!
更新时间:2025-03-09 14:06 浏览量:16
全国政协委员郭玉芬在2025年两会期间提出“医保资金优化要下功夫”的建议,直击当前医保制度中的核心矛盾——如何让资金使用更高效、更公平,从而提升民众的参保积极性与获得感。这一观点不仅呼应了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的改革方向,更体现了从群众需求出发的治理智慧。
一、医保资金优化的紧迫性:从“交得多”到“用得好”
郭玉芬指出,当前医保资金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非缴费不足,而是使用效率有待提升。她强调,“不能只是交得越来越多”,而应通过优化资金分配和管理,让每一分钱都切实转化为百姓的健康保障。这一观点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严格医保基金监管,深化支付方式改革”高度契合。
二、以需求为导向:激发参保积极性的关键
郭玉芬认为,优化医保资金使用的核心在于“让老百姓受益”,而民众的获得感将直接转化为缴费与维护基金的主动性。她提出的措施包括:
1.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报销比例:通过差异化报销政策(如基层报销80%-90%,省级医院比例更低),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减少因盲目选择大医院导致的费用虚高。
2. 强化费用兜底机制:针对贫困人群,甘肃推行“年度累计自付不超过3000元”的政策,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实现“看得起病”。
3. 简化流程与透明监管:例如推动药品耗材追溯机制,严控不合理费用,让民众直观感受到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三、公平性改革:从“三保分立”到制度统一
郭玉芬长期关注医保公平性问题。早在2013年,她便提出“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三保合一”的建议,主张消除城乡、职业差异带来的报销比例不公。尽管这一目标尚未完全实现,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显示其理念正在逐步落地。通过统一制度设计,既能减少行政成本,也能让农民工、灵活就业者等群体享受均等化保障,进一步凝聚社会对医保制度的信任。
四、未来路径:技术赋能与长效治理
郭玉芬的建议还隐含对技术赋能的重视。例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强化全流程监管。此外,通过动态调整病种目录、完善医务人员薪酬机制等措施,可形成“资金优化—服务提升—民众满意”的良性循环。这些改革不仅需要政策设计,更依赖持续的公众参与和监督,让医保基金真正成为“全民的健康储蓄池”。
郭玉芬的发言始终围绕“老百姓需要什么,医保改革就解决什么”的主线。从优化资金使用到推动制度公平,从技术监管到兜底保障,其建议既具现实针对性,又蕴含长远视野。正如她所言,“大家受益的地方,就是改革发力的方向”。唯有让医保制度回归普惠性与可持续性,才能实现“健康中国”的民生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