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中国古人在床上花的功夫,确实不一般!

更新时间:2025-11-14 17:12  浏览量:1

俗语说:“一世做人,半世在床。”

又有:“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自古以来,床就被人们所重视,

尤其是古人,

对于床的重视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古代的床,

倾注了匠人们很多心血,

繁复的雕花,精致的绘画,

可谓“张张显雕刻,件件有画工”。

也倾注了卧睡之人的美好愿景——

长命百岁,多子多福,

学业有成,健康成长。

中国的床文化,

因此变得更为厚重而耐人寻味!

(元)佚名 竹榻憩睡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Part.1

胡床

西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床,

安身之坐者”这样一句话,

依据这句话推断,

“床”显然在当时是个坐具。

而东汉末年刘熙所著的《释名》中,

又指出“人所坐卧曰‘床’。”

“床”在东汉时又成了坐、卧两用的家具。

上图 胡床

当时,丝绸之路的开启,

让胡床流入中原。

这种胡床呢,

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垂足而坐的需要才诞生的

样子类似现在的折叠靠椅!

悄悄说一句。

李自《静夜思》里“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里的“床”,是胡床!

那床是什么时候变成睡觉专用的呀?

东汉末年记载,

床属于坐、卧两用的家具,

直到唐朝时椅子被发明出来,

人们慢慢习惯了在座椅上学习、工作、饮食,

床才逐渐演变成一种睡觉专用的家具。

Part.2

“贵妃榻”又叫做“美人榻”,

榻面狭小,形态优美,

是榻中极为秀美的一种,

一般放在书斋或亭榭间,

供美人小憩之用。

在江南一带,

贵妃榻有一个别名叫做“小姐榻”。

贵妃、美人、小姐……

榻如其名,无一不美。

清初 佚名《胤禛美人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美人榻的整体结构一头高一头低,

围栏突出,

从右向左阶梯式提高,

意思是“步步高”,

多数为四腿结构,

前脸修饰有图案,

一般寓意着“富贵吉祥”。

清 改琦《仕女图》

明清时期的贵妃榻更为精湛,

会在围栏、扶手、榻腿上

雕上精细的花纹。

清代小姐出嫁时,

几乎人人都要陪嫁一件红木美人榻,

这在当时是一种标准习俗。

美人榻因美人而命名,

又因雕琢美人而出名。

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

景遂、景达、景逖

坐在榻上会棋的场景

Part.3

罗汉床

美人榻上有美人,

罗汉床上可真有罗汉?

是的,罗汉床上真有罗汉!

相传,

罗汉床最早是僧人坐禅所用,

后来经过不断演化,

最终得到了广泛应用。

罗汉床上不仅坐着罗汉,

就连形制也像极了罗汉。

罗汉床有束腰,

且束腰的牙条比较宽,

整体按照中轴对称,

左、右、后面都有围栏,

中间开口。

永乐宫壁画《托塔天王图》局部

山西芮城永乐宫馆藏

腿牙曲线向外,

有较大的弧度,

犹如罗汉的肚子,

故而俗称“罗汉肚皮”。

罗汉床,是十分讲究的家具,

古人一般将其陈设于厅堂,

中间放置一几,

两边铺设坐垫,

典雅气派,形态庄重。

五代十国时期画家顾闳中创作的

《韩熙载夜宴图》,

描绘了主人韩熙载于罗汉床上待客的场景。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罗汉床典雅平正、色彩纯净,

并且内敛天真、不事雕琢,

给人清淡雅致之感。

坐卧两用的罗汉床由汉代的榻演变而来,

根据形制的大小,

人们通常把较大的称为“罗汉床”,

较小的仍延续叫“榻”,

又称“弥勒榻”。

Part.4

架子床

架子床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

因床上有顶架而得名。

它一般四角安立柱,

有的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

叫做六柱架子床。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频率最高的床。

尤其是在明代,

人们白天的时候在罗汉床上休息,

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上架子床。

床上安装了架子,

人在上面睡觉,

不容易从床上掉下来。

冬天,

架子床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

夏天,

架子床上的架子可以悬挂蚊帐,

避免蚊虫的侵扰,

可谓一举多得。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