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从车夫到丞相,他就靠一招笨功夫,实现阶层跃迁!
更新时间:2025-10-15 21:24 浏览量:2
普通人没背景没天赋,怎么实现阶层跃迁?他就靠一招笨功夫!
卫绾的经历很有意思,从车夫到丞相,他更是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他是如何一步步爬上高位的?
你以为升职需要能力、超强的关系,或者很高的才华吗?其实不是!
读懂卫绾的传记,我才明白,原来一个人升职是有底层逻辑的,并不全靠才华、能力,也不是全靠天赋或关系。
卫绾身上,有很多我们普通人值得学习的优点。
读一读他的故事,相信你也会有所感悟。
卫绾是代郡的大陵人,汉文帝刘恒在做代王的时候,卫绾就已经在侍奉他了。
当时,卫绾是代王刘恒的车夫,因为驾车技术特别好(可能比较善于开快车、漂移之类的),所以,当上了郎官,成了汉文帝的御用司机。
等到刘恒登基称帝之后,卫绾也一步步升到了中郎将。
卫绾是一个性情敦厚、谨慎,没有其他杂念的下属。
史书中对他的记载比较简单,只是说他因公升职为中郎将,具体有什么功绩并没有详细说明,大概就是因为他资历到了。
跟着汉文帝从代国到长安,汉文帝对他比较放心,他才能升职,并不是因为他有多高的才华或很强的能力。
在卫绾身上,有几件事很有意思,值得我们琢磨。
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刘启是太子。
有一次,刘启邀请汉文帝身边的近臣一起喝酒,拉拉关系,聊聊感情,人情世故,日常应酬,这样的事情不可避免。
而卫绾却没有把刘启的邀请当回事,找了个借口,说自己有病去不了,直接拒绝了。
当时的太子刘启,面子上自然很挂不住。
后来,汉文帝临终前,把刘启叫到身边,对他说:“卫绾是一个忠厚长者,你将来登基后,要好好对待他。”
接着,刘启继位,这就是汉景帝。
但是,汉景帝上位后一年多,根本没想起卫绾,对他不闻不问。
而卫绾自己也知道,曾经扫过刘启的面子,所以,做事一直很老实、小心谨慎,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有一次,汉景帝前往上林苑(皇家园林),把中郎将卫绾留在身边当护卫,还让他与自己同乘一辆车。
回到皇宫后,汉景帝问卫绾:“你知道为什么我让你跟我同乘一辆车吗?”
卫绾摇摇头,说道:“臣只是代郡的一个玩弄车技的人,因为侥幸因功升为中郎将,臣不知道您为什么让我同乘一辆车。”(老实人说老实话,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汉景帝冷着脸质问他:“你想想,我当初做太子时,曾经请你喝酒,你为什么不肯来?”
老账还是被翻出来了!
很多人碰到领导翻老账,大概率就是离职走人了。
卫绾的处境甚至会更糟,没准会被皇帝砍了狗头!
卫绾并没有辩解,而是老老实实地说:“这是臣的罪过,臣当时确实病了。”
汉景帝听了哈哈大笑,并没有因为卫绾当初扫他面子而心生记恨。
汉景帝还要赏赐卫绾佩剑,卫绾却婉拒道:“先帝已经赐给臣六把佩剑了,臣不敢再接受您的赏赐。”
汉景帝听后笑道:“佩剑很容易被拿去跟人交换,难道你还保存着那些佩剑到现在吗?”
卫绾诚恳地回答:“都在臣家中保存着。”
上坟烧报纸,骗鬼呢!
汉景帝不信,怎么会有这么忠厚老实的人呢!
很快,卫绾的六柄佩剑来到了汉景帝眼前,这一下,不信也得信了,皇帝赐的物件,那绝对是有特征的,也造不了假。
让人意外的是,卫绾的这6柄剑,居然是原封不动,这些剑一直保存在剑鞘中,从未使用过。
汉景帝再一次对卫绾高看一眼。
卫绾这个人真是一个忠厚长者!
虽然看不出他在具体做事上有多强的能力,但这种忠厚老实、谨慎小心的风格,也让人觉得他是一个靠谱、靠得住的人。
卫绾对上级如此,对下属也非常厚道。
他的下属郎官有人犯错时,他总是替下属遮掩,从不把下属拎出来立威。
而且,卫绾也从不与人发生争执,有了功劳,他总是把功劳让给别人。
汉景帝认为卫绾清廉忠实,没有其他心思,因此任命他为河间王太傅。
卫绾在担任河间王太傅期间,也没有做出什么值得称道的事,老实本分,不搅和是非,所以史书中也没有相关记载。
接下来,汉景帝削藩时发生叛乱,这时卫绾担任将领,率领河间国的兵力讨伐叛军,立下战功。
汉景帝因此将他升职为中尉。
三年后,他又因军功封为建陵侯。
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废除栗太子,杀死了太子的母家亲属等人。
卫绾跟栗太子有亲属关系,被牵连其中,但是,汉景帝因为卫绾年老,心生不忍,所以特赦他,准许他告老还乡(安然度过这一次大风波)。
接着,汉景帝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而卫绾则是被召回,任命为太子太傅,升迁御史大夫。
五年后,卫绾从御史大夫升职为丞相。(这气运……就问你服不服!)
卫绾在担任丞相期间,工作本分,按部就班,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无所建树,当然,也没有什么过错。
汉景帝认为他敦厚老成,非常适合辅佐少主,对卫绾非常信任,给了他很多赏赐。
卫绾做了三年丞相后,汉景帝去世,刘彻即位,这就是汉武帝。
刘彻刚上位,年纪轻轻,自然想着干一番事业,但是,卫绾没有什么才能,只有品德、只懂无为而治,很显然并不符合刘彻的心意。
加上卫绾在汉景帝卧病期间,朝中有很多无辜受冤的囚犯,而卫绾身为丞相,并没有为这些囚犯申冤,因此,卫绾被罢免了丞相职务,也算是平稳退休,安然终老。
卫绾去世后,他的儿子卫信继承了爵位。
但是,因为汉武帝在攻打南越时,许多侯爵一个个不知道主动请缨。
接下来,汉武帝收拾这帮列侯,在“酎金夺爵”事件中(因进献的黄金成色不足,106个列侯被撤封),卫信的爵位在这一次事件中也没了。
卫绾这个人,说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是,他却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凭着一步一步的努力,最终走到了众人仰望的高位。
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一点呢?他为我们清晰地展示了“忠厚长者”如何稳步晋升。
这里的“忠厚长者”不是年纪大,而是忠诚厚道的人。
卫绾早年因善于驾车,车技了得,被汉文帝任命为郎官。
这个职位不高,相当于汉文帝的一个车夫,但是,卫绾谨慎稳重,逐步升迁到中郎将,成为皇帝身边的亲信随从。
尽管如此,他跟太子刘启保持距离,不攀附权贵,也不提前站队,因此赢得了汉文帝对他的评价——忠厚长者。
汉景帝继位后,因为汉文帝的嘱托,对卫绾非常信任,没有因为前面的不快给撤了他。、
在平定七国之乱时,卫绾率领河间国的军队立下战功,因此被汉景帝提升为掌管京城兵马的中尉,并被封建陵侯。
之后,在汉景帝废除栗太子,卫绾虽然是栗太子的亲属,却能够被汉景帝网开一面。
接下来,汉景帝立刘彻为太子后,卫绾又升任太子太傅,成为汉武帝的老师,御史大夫。汉景帝晚年,更是将卫绾升至丞相高位。
可以说,卫绾虽然没有突出的才能,但他延续了文帝、景帝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只能算是一个守成之相,没有显著的政绩,也没有什么过错,始终以忠厚稳重著称。
值得称道的是,卫绾并不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人,而是一个懂得执行、踏实干活的普通人。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忠诚、谨慎、可靠。
他就像一条平稳的河流,虽无惊涛骇浪,却因稳定流淌,最终汇入大海。
卫绾的成功,可以说是人品的成功。
从他平淡无奇却位极人臣的一生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咱们稍作总结。
首先,品格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这是最高级的情商。
看似愚钝,却比小聪明和投机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其次,恪守本职,守住边界,这是最大的人生智慧,也是自保和晋升之道。
不越界、不投机、不站队,能让你在复杂的环境中走得更远。
第三,关键时刻,你必须有关键的业绩,只有拿得出手的业绩,才能让你更上一层楼。
第四,无为其实也是一种有为。
表面上看,卫绾似乎毫无作为,平平庸庸,但他选择不折腾、守成规,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作为,更符合当时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休养生息的时代背景。
卫绾的做法契合了时代的主流和需求,认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比盲目追求所谓的“有为”更加重要。
少折腾、不折腾,其实也是一种智慧的有为。
第五,时代变迁时,要懂得激流勇退。
在汉武帝即位后,卫绾显然不再适合辅佐这位年轻、渴望建功立业的皇帝。
卫绾选择在这个时候主动退场,最终得以善终。
他不眷恋权位,平稳退出,这也是一种明智的人生选择。
总的来说,卫绾虽然只是一个才能平庸的普通人,但他的活法、干法,更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修养品德,保持底线,把握分寸,尽职尽责,关键时刻勇于担当,命运终究会奖励那些忠诚可靠、有底线的“忠厚长者”。这样的成功或许不够传奇,路径也许略显平庸,但却最为稳妥、持久,这才是最适合我们普通人的人生道路。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