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特斯拉擎天柱秀功夫!AI自主驱动,2025年产5000台工厂机器人

更新时间:2025-10-06 13:30  浏览量:1

2025年10月5号,特斯拉扔出个36秒的短视频,里面他家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在实验室里练功夫,这事一下子就炸了科技圈。

视频里先是Optimus跟人类训练伙伴碰了下拳头,接着俩人摆出战斗姿势,后来人类推了它一把,它居然能调重心、轻轻跳一下稳住,之前看特斯拉机器人演示,总觉得有点“加速骗眼球”的意思,这次实时动作一出来,才真觉得有点门道了。

更关键的是马斯克后来确认,这些动作全是机载AI自己驱动的,没人工远程操控,这跟以前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要知道,早期Optimus的视频得加速播放才敢放出来,不然动作慢得像慢镜头。

这次练功夫是实时的,光这一点就能说明,它的运动控制算法和硬件响应速度是真的提上来了。

本来想觉得机器人练功夫就是炫技,后来发现不是,功夫要精准协调,要快速反应,还得维持平衡,这些能力刚好是判断人形机器人水平的关键。

就拿人类推它那个细节说,早期版本肯定直接倒了,但现在能自己调整,这意味着它能处理突发情况,以后要是在工厂里碰到点意外,不至于一下就没法用了。

不过有个小细节得说下,视频里Optimus的手指没动。

查了下才知道,这应该是v2.5版本,不是即将发布的v3,特斯拉之前说的22自由度手部系统还没装上去。

但即便这样,它的步法、姿态控制还有空间感知,比之前已经好太多了。

最核心的还是AI自主性,以前特斯拉活动上机器人递爆米花,都是远程控制的,跟提线木偶似的。

现在AI能自己处理环境信息、自己做动作,这才是通用机器人能真正用起来的前提,总不能每个机器人都配个操控员吧?

讲完了技术上的进步,咱再说说特斯拉打算怎么把这个机器人变成“能产生收益的生意”。

毕竟技术再厉害,不能赚钱也白搭,特斯拉给Optimus定了挺明确的产能目标,2025年先造5000台,而且不对外卖,全给自己工厂用。

这个思路挺稳妥的,自己工厂先用着,能摸清楚机器人到底好用不好用,比如组装零件顺不顺手、搬运东西会不会出岔子,还能攒点数据反过来优化机器人,比直接卖给别人试错强多了。

到2026年,特斯拉计划把产能提到1万到1.2万台,到时候可能会给供应链伙伴试试水,比如电池厂之类的。

最终目标是造5万台,正式对外卖,这么一步步来,能避开不少坑,要是一开始就大量对外卖,每个客户需求不一样,机器人适配不过来,很容易砸了招牌。

而且特斯拉做机器人有个天然优势,就是能复用电动车的技术。

比如电动车的电池,装到机器人上能延长续航;电机技术改改就能用在机器人关节上;连自动驾驶的AI算法,都能拿来帮机器人认路、识物。

如此看来,特斯拉不用从零开始研发这些核心部件,成本肯定能压下来。

要知道,传统机器人公司造一台人形机器人成本超高,根本没法批量造,特斯拉这招算是把自己的老本行优势用到极致了。

聊完特斯拉的规划,咱再看看整个行业的情况,以前人形机器人领域,波士顿动力、本田这些是老大。

波士顿动力的Atlas能翻跟头、搬重物,看着特别厉害,但这么多年了也没见批量生产,成本据说一台超100万美元,谁买得起啊?本田的Asimo更可惜,以前也是标杆,后来因为太先进却没实用价值,2021年直接停了项目。

特斯拉跟它们比,路子完全不一样,特斯拉从一开始就盯着“商业化”,不是为了秀技术。

它在自动驾驶上积累的AI经验,传统机器人公司根本学不来,Atlas虽然能做高难度动作,但还得靠人编程控制,Optimus却能自己做决策。

更何况特斯拉还有全球供应链和品牌口碑,造机器人能快速量产,卖的时候大家也认它的牌子。

Optimus这次的功夫演示,不只是特斯拉自己的事,还能改变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玩法。

以前大家都盯着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现在特斯拉证明,能落地、能量产、能赚钱才是王道。

以后机器人可能会越来越多走进工厂,帮人干重活、累活,甚至慢慢拓展到其他领域,毫无疑问,这36秒的视频,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玩具”向“实用工具”迈了一大步。

特斯拉的技术突破、商业化思路,还有对行业的影响,都值得关注。

以后咱再聊人形机器人,可能就不是只看谁翻跟头更帅,而是看谁能真正帮上忙、赚到钱了。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