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里,有这个迹象,说明单位已经烂了!
更新时间:2025-09-09 13:40 浏览量:2
有读者问我,我在业务和服务口的单位,怎么判断这个单位还有没有前途?
我:看一个迹象就够了;看这个单位里,是真干事的人得到提拔,还是会做人的人得到提拔。
如果是前者,这个单位还有救。如果是后者,你掂量吧。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一个单位的用人导向,直接决定了这个单位的文化,而文化一旦形成,就是不可逆的。
当一个单位开始重视会做人而不是会做事的时候,整个生态就变了。
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会发现,我埋头苦干有什么用?我把事情做得再好,升职的还是那个天天跟领导吃饭的家伙。
久了,有能力的人要么离开,要么也开始学着不干正事,专门琢磨怎么跟领导搞关系。
而那些本来就没什么能力,只会拍马屁的人,会越来越得势。
你觉得这样的单位,还能有什么战斗力?
更可怕的是什么?
当会做人比会做事更重要的时候,整个单位的价值观就彻底扭曲了。
大家开始琢磨的不是怎么把工作做好,而是怎么让领导高兴。
不是想着怎么为客户创造价值,而是想着怎么在内部斗争中获胜。
这种单位,表面上可能还很热闹,大家都在忙忙碌碌,但实际上已经完全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就像一台机器,外壳还在,内部已经锈蚀了。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还能靠老本吃一段时间。但时间一长,问题就全部暴露出来了。
为什么?
因为市场是不认人情的,客户是不买账内部Z治的。
你的产品不行就是不行,你的服务不到位就是不到位,你跟客户说我们内部关系处得很好,客户会在乎么?
所以这种单位,最后的结局只有一个:被市场淘汰。
但这里有个很微妙的地方。
很多人会说,做人和做事不是应该并重么?既要有能力,也要会处关系,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啊。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是两码事。
真正健康的单位,是什么样的?
是有能力的人,在有能力的基础上,再去学会做人。而不是没能力的人,靠做人来掩盖自己的无能。
这个先后顺序很重要。
能力是1,做人是后面的0。有了1,后面加几个0都可以。没有1,后面再多的0也没意义。
而烂掉的单位,恰恰是把这个顺序颠倒了。
它们默认做人比做事重要,默认关系比能力重要。
在这种导向下,那些真正有1的人,会被那些只有0的人排挤出去。
最后留下的,全是一群只会做人不会做事的人。
你说这样的单位能不烂么?
更深层的问题是什么?
当一个单位开始重做人轻做事的时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单位的领导层,已经失去了对业务的敏感度。
他们已经不关心业务做得好不好,不关心客户满不满意,不关心产品有没有竞争力。
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位置稳不稳,自己周围有没有听话的人。
这种领导,本质上已经从企业家退化成了Z客。
Z客关心的是权力,企业家关心的是价值。
当一个单位的领导都变成Z客的时候,这个单位还能有什么前途?
所以你看,判断一个单位好不好,不要看它的规模多大,不要看它的牌子多响,也不要看它现在的效益多好。
你就看一点:在这个单位里,什么样的人能够得到提拔。
如果得到提拔的是那些业绩突出、能力过硬的人,哪怕这个单位现在遇到一些困难,它也是有希望的。
如果得到提拔的是那些只会拍马屁、搞关系的人,哪怕这个单位现在还很风光,它也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这个判断标准,几乎屡试不爽。
因为用人导向,反映的是一个单位最核心的价值观。
价值观正了,其他问题都可以慢慢解决
价值观歪了,其他做得再好都是表面功夫。
而且这种事情,是有传染性的。
当大家都发现做人比做事重要的时候,整个单位的风气就变了。
本来老实干活的人,也开始琢磨歪门邪道。本来有能力的人,也开始把精力用在内耗上。
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开始,就很难逆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