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如做人:招式中修心,往来见众生
更新时间:2025-09-06 14:11 浏览量:1
老辈人常说,人生有“三气”——赢在和气,败在脾气,成在大气。
我打了这些年拳,越练越觉得,这话真是戳心窝子的实在。拳场虽小,却像个小社会;社会虽大,也不过是个大拳场。一招一式里,藏的全是做人的修行。
一, 赢在和气:推手容误,搭手容生
小区里的张师傅,教拳出了名的好性子。
新手刚学推手,手忙脚乱总出错,要么僵着胳膊不敢动,要么一使劲就撞着人。他从不急,总笑着摆手:“不怕错!拳哪有一开始就对的?都是‘错’出来的。你看,这里松一点,腰转过来,哎,这不就顺了?”
想想也是,谁天生就会打拳?谁刚打交道就懂分寸?
生活里也一样,难免踩了别人的脚,或是被人撞了胳膊。和气,说白了就是给别人留点儿转身的余地,也给自己留点儿余地。
实用小法子:下次火要上来时,在心里念叨两句“如履薄冰,如抚幼松”。说话轻三分,做事缓一步。和气不是不吭声,是好好说话,把劲儿用在帮人上,不是呛人上。
二, 败在脾气:一躁百裂,一静自生
同事大姐去年迷上了太极,可总跟自己较劲儿。
每次练“白鹤亮翅”,她都盯着旁边的老王:“你看人家做的,飘得像要飞;我这咋跟插秧歌似的,笨死了!”越急越练不好,胳膊僵着,腰也转不动,有回差点把腰扭了。
教练过来没多说话,就拍了拍她的背:“先呼吸,把气顺了。你管别人像啥?你的拳,就是你自己的拳啊。”
这话真在理。脾气一上来,拳架子就变形;情绪一失控,啥事儿都得搞砸。生活里那些悔事儿,十有八九是急出来的。
实用小法子:感觉要冒火时,试试“三呼吸”——鼻子深吸一口气,嘴巴慢慢吐出来,连着来三次。拳里说“以息养气”,其实就是给心找个缓冲的空当,气顺了,事儿就顺了。
三,成在大气:容人之失,修己之德
真正的练拳高手,看的从不是哪一招多漂亮,是整个人的气韵——该进就进,该退就退,收放自如,从不计较一个动作的得失。
楼下的杨老师就是这样。有回有人躲在树后头偷学他打拳,动作学得半生不熟。他瞧见了,不光没藏着掖着,反而往边上挪了挪,让那人看得更清:“拳这东西,不怕人学,就怕学的人心不诚。肯来学,就是缘分。”
大气的人,眼里装的不是眼前这点儿事儿,心里想的是长远。不计较一时的得失,才能练出真功夫,也才能活出大格局。
实用小法子:每周做件“小包容”的事。比如邻居清早动静大吵到你,笑着提一句“麻烦轻点声”,别上来就抱怨;同事办事出了错连累你,一起想办法补,别先指责。大气不是天生的,是从每件小事里练出来的。
四,生活道场:拳不停,修心不止
其实我们练拳,练的是招式,修的却是心。
- 晨起站十分钟桩,调调呼吸,想想今天遇事要“稳”,别毛躁;
- 跟人推手时,学学“借力化解”,别啥事儿都硬碰硬;
- 收完势别急着走,坐两分钟想想:刚才哪句话能再温和点?哪件事能再大气点?
五, 说到底,不管是拳场还是人生,都是一场“调心”的旅程——
用和气待人,身边就多些温暖;
用点心管着脾气,就能少些后悔;
靠大气做事,才能走得更长远。
愿咱都能:
练拳时多一分从容,与人往来时带三分暖意;
呼吸稳了,心就静了;心量宽了,路就宽了——
你看,拳理和人生的理,原是一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