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聚焦“百千万工程”|绣花功夫焕新颜!阳山县以县城风貌提升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更新时间:2025-09-09 09:23  浏览量:2

编者按:

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节点。阳山坚定不移地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重点领域攻坚突破,以扎实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中书写阳山答卷。

即日起,“阳山发布”推出聚焦“百千万工程”系列报道,从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城乡风貌提升、改革创新举措、社会力量参与等维度,全景呈现阳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阶段性成效。本周推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篇,敬请关注。

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阳山县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聚焦“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着力点,以县城风貌提升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核心,依托山水人文底蕴,在规划、居住、生态、管护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县城品质“蝶变”,打造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为群众幸福生活持续“加码”。

俯瞰阳山县城。 唐志光摄

01规划引领:绘就县城发展新蓝图

阳山县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还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绿色名县。

为将文化优势与生态优势深度融入县城建设,破解老县城发展瓶颈,阳山特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团队驻场调研,为县城量身定制发展“坐标”。专家团队深挖阳山历史文化与山水特色,结合县城建设实际需求及发展优势,从生态、文化、体育、旅游、宜居等多维度展开设计,科学划分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统筹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及城市设计提升,形成兼具战略高度与实操性的规划方案。

(资料图)阳山县城东新区移民新村,冬日下的异木棉花盛开。 冯国志摄

与此同时,阳山县高标准完成《阳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紧跟国家、省、市政策导向优化规划内容,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坚实规划保障。目前,阳山同步推进16个涉及县城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达10.03亿元。随着城东新区建设、主干道升级等项目的推进,县城空间布局更趋合理,经济容量持续扩大,对镇村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如今登上贤令山顶俯瞰,老县城的古朴韵味与新城区的现代气息交相辉映,“千年古邑、生态阳山”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02老旧小区改造: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阳山县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突破口,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问计于民、全程跟踪的工作模式,用精细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阳山已完成69个老旧小区、327栋房屋、46万平方米建筑的改造工作,累计投入9500万元,惠及4300户、2.2万居民,让县城的“民生底色”愈发鲜亮。

阳山积极推进并完成老旧小区改造。 阳城镇供图

在改造筹备阶段,阳山县组建多支由社区党员、网格长构成的摸底工作队,走遍县城所有老旧小区,详细登记房屋建成年代、结构类型、设施状况等信息,建立精准改造项目库。“我们不仅记录数据,更关注居民诉求,比如哪家下水道排水不畅、哪栋楼外墙存在脱落风险,都会一一标注。”社区干部小郑展示的“民情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居民的“心头事”。

为确保改造方案贴合民心,阳山运用“网格长+党员”工作法,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累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000多条,据此优化改造方案100余次。针对居民反映集中的停车难、路面破损等问题,改造工程优先实施管网更新、停车位增设、道路修复,同步推进“三线”整治、照明系统完善、外墙除险加固。

此外,阳山县创新建立“三员”监督模式保障改造质量:民情监督员每周走访收集居民反馈、解答疑惑;改造监理员每日巡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项目验收员对照清单逐项核验,重点收集群众满意度。全流程的监督管控,确保了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如今走进阳山的老旧小区,环境洁净美丽、井然有序,居民的笑容成为最生动的民生答卷。

03绿色景观打造:让县城“处处见绿、步步有景”

傍晚的阳山县江滨公园,树木成荫、花草相映,市民散步络绎不绝……这是阳山县“巧绣”绿色景观的缩影。阳山县将绿美生态与县城风貌提升融合,让绿色成老县城主色调,省级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广东贤令山公园,更是集红色文化、韩愈文化与生态于一体,成为市民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阳山市民群众在县城江滨公园休闲游玩。 唐志光 摄

为筑牢县城生态屏障,阳山县以绿美阳山生态建设总体规划为指引,将森林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精准划定县城周边森林斑块建设区域。通过科学增绿、优化林分,累计完成县城林分优化提升8891.64亩、森林抚育提升5626.89亩,种植乡土阔叶、珍贵及特色经济树种43.83万株,营建100亩以上混交林36片。如今,县城周边的山林已从单一林相转变为多树种、多层次的“生态宝库”,雨季保水固土能力显著增强。

阳山持续提升县城公路绿化水平,构建“路在林中延、车在画中行”美景。 唐志光摄

在绿色通道与公园建设方面,阳山县持续提升县城公路绿化水平,打造多条绿美公路,县城内国省道及主街主路均种植小叶榄仁、桂花树、香樟树等乡土树种,形成“路在林中延、车在画中行”的生态廊道。同时,充分利用城市“边角料”空间,通过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拆违还绿等方式,建成12个口袋公园,种植樱花、紫薇、铁冬青等有色树种1.09万株,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以前散步要走10多分钟到公园,现在楼下就有小游园,遛娃、健身都方便。”居民王女士的话,道出了群众对绿色生活的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阳山县在绿美建设中注重文化赋能,将韩愈文化、红色文化元素融入省级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建设。通过活化利用县韩愈文化纪念馆、革命英雄纪念碑等资源,在贤令山公园打造“贤令芳踪文化教育径”,让韩愈文化与山水相融、革命英雄事迹与景观解说结合;同时以创建3A级景区为标准,活化利用北山古寺、千年桂花古树等资源,推进文化景观点、自然教育板块建设,使贤令山公园成为集生态修复、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公共绿色文化空间,为县城风貌增添文化底蕴与生态魅力。

04精细管护:确保县城颜值持久在线

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体现着城市的温度。为让群众长期享受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阳山县从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停车管理等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入手,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县城靓丽容貌持久“保鲜”。

目前,阳山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5%以上,县城整体环境明显改善。

在环境整治方面,阳山县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进“三线”“六乱”整治,重点对县城中轴线、标志性街道、主街主路及出入口进行提升改造,严厉整治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垃圾积存等问题,城市面貌整洁有序、焕然一新。同时,投入大型洗扫车、高压冲洗车、垃圾清运车等机械设备,分时段对城区主次干道、小街小巷开展全方位保洁,洒水降尘、吸扫除尘、路面冲洗等多级联合作业成为道路保洁常态,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5%以上,县城整体环境明显改善。此外,依托地方文化特色,推进夜景亮化工程,对县城主次干道、公园、广场、沿街大型建筑实施高标准美化亮化,勾勒出绚丽的县城夜间图景。

阳山体育公园。 冯国志摄

在公共设施完善上,阳山县不断加强体育文化场地建设,目前县城已建成图书馆、体育公园、县韩愈纪念馆等一批公共设施,成为群众开展文化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由县人民广场升级改造的县全民健身广场也已启动建设。针对“停车难、停车乱”问题,严格规范县城主干道停车位施划,大力推进公共智慧停车体系配套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2.8亿元,建成后可提供公共停车位9500多个,其中智慧停车位近3500个,将有效缓解县城停车压力。

“以前总觉得城市管理是‘一阵风’,现在每天都能看到有人清扫、巡查,设施坏了很快就会修,心里特别踏实。”商户刘老板的感受,正是阳山市民对城市管护工作认可的缩影。

从科学规划到精心建设,从老旧改造到精细管护,阳山县用“绣花功夫”一点点打磨城市细节,让这座千年古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既留住了乡愁记忆,又焕发了崭新活力,逐步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