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太极平衡之道有多神?四招活腰胯肋步,高手推手瞬间让你失衡!

更新时间:2025-09-06 06:30  浏览量:2

拳谚云:“山不弃水,秤不离砣。”平衡二字,是太极功夫的根。练拳如走独木桥,心静身稳,方能不偏不倚。太极之妙,不在刚猛,而在动态权衡,沉得下,起得快;看似慢,实则活。

一劲之妙,不离此身。劲出形,劲也养形。光有形,是空泛的,形是劲的体现。正架子,在于正劲。好比,态度端正,谦恭有礼,人会内敛,不卑不亢。一团和气,柔外慧中,人就开明。

所谓超越,就是知其所未知,明理悟道。放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是让人虚胸如渊,虚怀若谷,从而温故知新。打拳先要求劲,再谈怎么放下。拳感很重要,吸纳包容,这是混元真意。

劲,不是一种囚禁,正相反,好的功劲,是一种解脱。脱,脱开筋骨,解放意识,让内劲游动起来。劲与力,本无不同,劲是力的活化。劲有活性,力增稳固,一静一动,本身都是能。

太极功夫,是平衡之道。比谁更稳,看谁失衡。太极第一义,求一个“中”字。中非僵立不动,而是如流水般调整重心。老拳师常说:“腰腹一活,全身皆活。”

昔日杨氏太极宗师杨露禅与人试手,对方猛力推来,他却腰胯微转,劲力如泥牛入海,反将对手引得失衡倒地。这便是“化劲”之妙:不顶不丢,弱三分力,却能领敌入空。

沉是为了快,快而不倒,还不乱。井井有条,把劲都练出来,这是一套好拳法。冷静的人,平衡感都好,为何,心静则感官扩大。太极功夫的平衡,靠的是腰、肋、胯、步四活。

双人推手,练的东西很多。一是功劲,二人功劲相当时,等于同时归零。再比得就是,听劲与化劲,是遇力平衡的艺术。化不是躲,弱三分,领着你跑,力猛大的,一不留神,会被带歪。

腰腹如磨盘,转动间劲力贯通。民国时,孙禄堂曾以“腰脊为枪”破敌,对方一搭手,便觉其劲如螺旋钻入,无从抵抗。肋活则似风箱,呼吸间劲力连绵。陈氏太极的“缠丝劲”,正是靠肋条带动膀臂,柔中蓄刚。

胯活则关乎身法。八卦掌名家程廷华步如趟泥,全凭胯根松活,哪怕被围也能闪转自如。至于步活,更显因人而异。吴氏太极多取丁八步,稳中求变;而武禹襄传下的架子,步法如猫行,轻灵不失沉劲。

双人推手,是平衡的极致较量。当年董海川与杨露禅切磋,二人搭手如胶粘,劲力你来我往,却谁也无法压垮对方。高手过招,功劲相当时,胜负全在“听劲”,感知对方力道,如秤砣微调,弱一分则被欺,强一分则落空。

练拳如修心。思想散乱,拳架必散。形意拳大师郭云深曾言:“站桩如立竿见影,心不静,影必斜。”唯有凝神聚气,方能“返观内照”,觉察自身劲路。正如过独木桥时,杂念一消,平衡自现。

打拳,四个部位,要有平准劲。第一活,在腰腹。腹腔活,腰自然活。腰力好,腹腔活更好,整中有活,这是好劲。第二活肋,发力快,且不间断,这个秘密在肋活,肋条带着膀子,快速抽换,又松又快。

第三胯活。胯要和肩一样活,平时多抡抡胯根,就是髋关节。第四步活。怎么站最得力,步子移动顺畅,你就怎么站。拳这个东西,因人而异,才会有不同选择。

“太极无胜负,唯有平衡破万钧。”功夫的至高境界,不在击倒对手,而在自身如秤,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守中。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