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票房TOP10:《功夫瑜伽》夺冠,《捕风追影》紧随其后!
更新时间:2025-09-05 11:29 浏览量:1
十七亿票房里,成龙用一场迪拜飞车戏教会我们:动作喜剧也能做“合家欢”大杀器。
《功夫瑜伽》能霸榜一点不意外。
把印度舞塞进冰岛的雪崩里,再把“印度神油”的梗和功夫踢在迪拜的塔吊上,一张票看到三种护照戳,爸妈不再嫌浪费时间,小孩还能学两句“咖喱味”的英语。
这种“旅游宣传片”式打法,后来被唐探2、西虹市首富抄作业抄成了票房密码。
《捕风追影》其实挺尬,豆瓣评分卡在及格线,可偏偏在春节尾档杀出重围。
看完发现,影院里笑得最大声的是那些带父母来看的——成龙把功夫片拆成“老年动作舞”,爸妈能看懂,年轻人能拍照发朋友圈,二代共情就这么简单。
《绝地逃亡》被吐槽“公路片=换地图打怪”,但出口转内销后,外网弹幕全是“Jackie Chan is still alive”,硬把一部中不溜的片子抬到8亿多。
老外的滤镜有多厚?
成龙跳个楼,他们都喊“China Superman”。
这种文化红利,吴京和李连杰至今没吃到同等段位。
《十二生肖》是成龙最后一次“拼命”。
五十多岁吊威亚,替身都不敢上的旋转热气球,他上去就来十圈。
有人说他炒“圆明园”情怀,可拍卖行当年确实把鼠首兔首撤拍——不管电影拍得好不好,这场架没白打。
《天将雄师》砸了四个亿搭出一座“汉朝长安”,却败在“兄弟情”写得像“群口相声”。
可画面一出,“丝绸之路”四个字立刻有了坐标——后来西北旅游局的宣传片直接剪了这部电影的飞鹰航拍,免费打了两年广告。
《铁道飞虎》最被低估。
别人拍抗战都是灰头土脸,成龙把火车玩成了游乐场:用滑板藏炸药、用蒸笼当降落伞,小孩看成龙,大人看王凯,各取所需。
票房不如红海行动,但没把一家人拆成两拨观众,已经赢了。
《英伦对决》让成龙第一次“满脸皱纹”出现在海报上。
没有搞笑,只留一句“they killed my daughter”,观众突然意识到大哥也会变老。
片子北美票房比国内还高——原来老外真以为他是特工退休,这误会有点甜。
《警察故事2013》被老粉骂毁IP,可在三四线城市,很多人才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听到《英雄故事》BGM,影院灯一亮,爸爸和女儿跟着哼副歌,那一刻新旧时空就对接上了。
《熊猫计划》《机器之血》两部的票房加一起勉强够付成龙一场戏的片酬,但它们的价值在“试错”。
熊猫让学龄前儿童第一次在大银幕上认识“龙叔”,机器之血把机器人套在肌肉里,算是给未来科幻提前踩雷。
这两年成龙没闲着,拍《传说》时在新疆住帐篷,带全组捡垃圾;去非洲做慈善,把“儿童安全座椅”翻译成粤语版教学视频。
他清楚自己票房号召力下滑,但不服老:把“成家班”改成“成家学院”,每年塞两个90后武行进好莱坞剧组,嘴里嚷着“年轻仔动作要再快0.1秒”,像极当年洪金宝敲他头。
有人问成龙为什么还在打?
答案挺土:他想让孙子在电影院里指着屏幕说,“这是我爷爷”。
这份执念,比十七亿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