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荆州垃圾分类凭啥评上全国成效明显城市?这几手“绣花功夫”藏门道

更新时间:2025-08-30 09:15  浏览量:2

最近荆州有件挺提气的事——在2024年度全国城市垃圾分类综合评估里,荆州被评为“成效明显城市”。好多人好奇,一个中部城市,怎么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做到全国认可?其实答案就藏在荆州这几年下的“绣花功夫”里,从政策到设施,从人到技术,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又细致。

荆州从2019年初就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这些年没少下功夫完善规则。先后出台了《荆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和《荆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有了这两个“规矩”,不管是小区居民还是企事业单位,分类投放、收运处理都有了明确标准,不会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搞。到现在,全市已经有1056个小区、1700个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垃圾分类,还有12个社区评上了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社区”,能有这样的覆盖面,跟制度先行分不开。

垃圾分类不能光靠嘴说,得有地方放、有地方处理才行。荆州这几年一直在补设施的短板,中心城区建了5500平方米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还有150平方米的有害垃圾暂存间,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怎么收、怎么运、怎么处理,都有了专门的渠道。到今年5月底,中心城区已经装了368台可回收物智能箱,光靠这些智能箱就收了600多吨可回收物、200千克左右的有害垃圾。而且今年年底前,还计划铺800个可回收物“一袋式”投放点,以后居民扔可回收物会更方便。

更关键的是,荆州没只盯着“物”,还在“人”身上下了大功夫。毕竟垃圾分类最后要靠大家动手,要是没人懂、没人愿意做,再好的设施也白搭。这不,8月29号荆州专门搞了生活垃圾分类培训和金牌讲师评选,就是想培养一批会讲、能讲的人。比如武汉来的卢孟越,他分享的“猪能吃的是厨余,猪都不吃的是其他,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能卖钱换猪的是可回收”,用顺口溜把复杂的分类标准变简单了,听一遍就能记住。这些金牌讲师以后会走进社区、学校,用大家听得懂的话普及知识,比硬邦邦的宣传册管用多了。还有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绿动荆江”志愿服务队,刘钰和队员们已经搞了30多场环保宣传,服务了5000多人,志愿时长快2000小时了,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带动更多人参与,这股劲儿特别可贵。

就连小区里的投放模式,荆州也想得很细。现在中心城区在推“撤桶并点”和“两桶两袋”,以前小区里每个单元楼下都有垃圾桶,又乱又容易有味道,“撤桶并点”后把投放点集中到垃圾分类亭,又干净又好管理。“两桶两袋”更明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用桶,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用袋,标识清清楚楚,居民不用再对着一堆垃圾桶犯迷糊。

不光如此,荆州还懂得“借外力”。这次活动上,宇通重工带来了L4级自动驾驶环卫车,这可是个“黑科技”——360度能感知周围环境,能自适应贴边清扫,10分钟就能应急响应,还能24小时无人作业,做完活自己排污、自己找地方停车。有了这种智能装备,不光能减轻环卫工人的负担,还能让保洁更高效,这就是科技给垃圾分类和城市清洁添的力。而且荆州还学了宜昌的好经验,宜昌搞的“四合一”垃圾分类驿站,把资源整合起来,让居民投放更方便,荆州也在借鉴这种思路,让自己的垃圾分类体系更完善。

其实荆州能评上全国“成效明显城市”,不是靠哪一个单点做得好,而是把政策、设施、人、技术、经验都整合到了一起,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织出了完整的垃圾分类体系。以后要是其他城市想搞垃圾分类,荆州的这些做法,说不定能当个好样板。毕竟垃圾分类不是小事,是关系到生态文明的“关键小事”,只有下足“绣花功夫”,才能真正让它变成大家的习惯,让城市更干净、更宜居。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