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曾国藩,一个“笨人”的逆袭之路: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下笨功夫

更新时间:2025-08-29 02:58  浏览量:5

经典读书笔记:天下之至拙,

能胜天下之至巧。

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我们迷恋各种捷径和技巧:三天掌握一门技能、一周速成一门外语、一个月实现财富自由……然而晚清名臣曾国藩却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聪明人,看起来都很“笨”

一、一个“笨人”的逆袭之路

曾国藩的“笨”,是出了名的。

他出身湖南农村,父亲曾麟书考了17次秀才,直到43岁才勉强过关。曾国藩自己也不例外,考秀才考了7次,直到21岁才勉强中榜。

在曾国藩老家,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小偷潜入曾家,躲在房梁上,准备等曾国藩背完书睡觉后行窃。结果左等右等,曾国藩就是背不下来一篇短文。小偷忍无可忍,从梁上跳下来大骂:“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就连同时代的名人也评价他“才短”、“于兵机每苦钝滞”。左宗棠一向瞧不起他,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但就是这样一个“笨人”,却在后来创造了惊人的成就:

中秀才后第二年就中了举人;

4年后高中进士;

在京期间,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官至二品;

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

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二、“笨功夫”的三大优势

曾国藩的“笨”,不是真笨,而是一种大智慧。他发现,“笨功夫”其实有很多好处:

1. 笨拙的人更虚心

聪明人常常自恃才智过人,不肯下死功夫。而笨人因为知道自己智力平庸,反而更加虚心,更肯付出

第六次秀才落榜后,曾国藩的作文被当成“反面教材”公示。羞愧之余,他仔细研究优秀范文,终于明白了写文章的诀窍。正是这种虚心研究的态度,让他在第七次考试中成功过关。

2. 笨拙的人抗打击能力更强

从小经历多次失败,让曾国藩的“逆商”(应对逆境的能力)远超常人。哪怕后来身居高位,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但在处理“天津教案”时仍招来百姓谩骂和同僚抵触。这种长期的挫折锻炼了他坚定的心志。

3. 笨拙的人做事不留死角

聪明人喜欢走捷径,遇到困难绕着走。而笨人不懂取巧,只知硬钻过去,反而做事不留死角。

这种“死磕”精神,使曾国藩的基础打得格外扎实。他读书时“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这种扎实的学习方法,为他后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曾国藩的“笨”战法: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不仅读书“笨”,打仗也“笨”。

他创建湘军,选拔将领专挑不善言辞的“乡气”之人,因为这些人敦实淳朴、少浮滑之气。招募士兵,也专要“朴实少心窍”的山民。

湘军作战以“结硬寨,打呆仗”闻名。打仗不主动出击,而是诱使敌人先来攻他,后发制人。

即使主动攻城,也用最笨的方法——用一道道壕沟把城活活困死。他们攻城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月两月,而往往是一年两年,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挖壕沟。安庆、九江、天京都是这样打下来的。

曾国藩说:“打仗要打个稳字”。他从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花极大心血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利情况如何救援等,每个环节都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决心。

这种“笨”到极致的战术,却让骁勇善战的太平军毫无办法。

四、做人守拙:曾国藩的处世智慧

曾国藩的“笨”,不仅体现在读书和打仗上,更是一种处世哲学。

他一生待人接物以诚为本,以拙为用。要求自己“不说大话,不求虚名”,做事“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

左宗棠在“瑜亮情绪”的促使下,一生不服曾国藩,始则挖苦打击,终则以怨报德。曾国藩却终生未还一手。

李鸿章作为他的弟子,也时常和他耍心眼、逞私心。曾国藩却因为爱李之才,始终不改对李鸿室的关心、爱护、包容、提携。

曾国藩曾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种“守拙”的处世哲学,让他朋友极多,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指挥如意,得道多助,最终成就了大业。

五、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下“笨功夫”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迷恋各种速成技巧,却忘记了真正的成功往往来自于最朴素的“笨功夫”。

曾国藩的“笨”,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1. 聪明反被聪明误

《红楼梦》中云:“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聪明人常常精于算计别人,却很少考虑自己的不足,这是聪明人最大的弱点。

2. 厚道是最高的精明

常言道,“傻人有傻福”;“厚道是最高的精明”。聪明人百般算计,常常在紧要关头输给了一颗善良、淳朴的心。

3. 大智若愚,抱朴守拙

大智若愚、抱朴守拙,向来是中国哲学中的最高智慧。做人与其处事圆滑,还不如保持朴实、愚拙的个性。

六、现代生活中的“笨功夫”智慧

曾国藩的“笨功夫”哲学,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学习中的“笨功夫”

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各种“快速学习”、“碎片化学习”方法大行其道。但真正扎实的知识积累,仍然需要曾国藩式的“笨功夫”:

一本一本读书,而不是满足于干货摘要;

一字一句理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浏览;

一点一点积累,而不是追求速成。

2. 职业发展中的“笨功夫”

在职场中,我们也需要这种“笨功夫”:

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不急于求成;

认真打磨专业技能,不投机取巧;

厚积薄发,而不是急于表现。

3. 人际关系中的“笨功夫”

在人际交往中,曾国藩的“守拙”智慧同样重要:

以诚待人,不耍小聪明;

厚道处世,不计较小得失;

赢得信任,而不是赢得利益。

结语:做一个聪明的“笨人”

曾国藩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聪明人,不是那些看起来精明伶俐、懂得各种捷径的人,而是那些愿意下“笨功夫”、做“笨事情”的人

这种“笨”,不是真笨,而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

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世界,我们更需要曾国藩这种“笨功夫”精神——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也许最初走得慢一些,但最终会走得更远、更稳。

正如曾国藩所说:“拙看似慢,实则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仅供参考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