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这一高品质宜居新城区 用绣花功夫织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更新时间:2025-08-26 12:09 浏览量:1
从荒芜空地到全龄乐园
从斑驳楼宇到焕然新居
从“上下为难”到一键直达
从乱停乱放到井然有序……
近年来
下陆区以城市更新为笔、基层治理为墨
加快建成高品质宜居新城区
功能升级
嵌入生活的 “幸福生态圈”
“以前这一片都是草丛,孩子玩耍不安全。改造后铺了硬地,添了游乐设施,还特意留着那棵老树。现在小孩有地方玩,大人也能乘凉聊天,真是好多了!”家住白马山社区康乐小区的柯女士高兴地说。
康乐小区的闲余“边角料”
变成居民青睐的“会客厅”
长宇社区的荒芜空地也变成了
如今的17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
还有辖区内各社区的老旧楼栋
加装了电梯、重做了屋顶、更换了管网
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工程
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如何系统化解居民
“健身去哪儿”“上楼难”“漏水烦”等
急难愁盼问题?
我区立足实际
扎实推进完整社区建设
以石榴园社区为例,该社区围绕“缺什么补什么”,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除了基本的学校、卫生站、超市、银行,还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内含红石榴会客厅、幸福食堂、老年课堂和儿童活动区。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更是投入超2300万元,重点改造地下的化粪池、下水道和排污管,同时新增12个停车棚、300多个车位,建起小广场、推动加装电梯。这一系列改造,让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即可满足政务、教育、医疗、购物、娱乐、健身等全方位需求。
基础设施
从 “老破旧” 到 “新颜值”
斑驳墙面披上米黄新装
深棕色议事亭映着晨光
陈百臻社区彭家堑湾组居民彭方均
看着家门口焕然一新的活动广场
不禁感慨日子越过越新、越过越好
今年7月,该湾组完成地下排水管网改造,彻底终结了“雨天蹚水出门”的历史,并根据居民诉求,同步完成了议事厅建设、小池塘围挡、路面刷黑、外墙立面粉刷等系列改造。期间陈百臻社区大向湾、许家塘的地下管网也同期完工。
8月
陈百臻社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二标段)
连带团城山街道片多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进入验收阶段
惠及38个老小区5300多户居民
近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变“大拆大建”为“微改造”,一个社区一个特色:铜都社区变身欧式花园,孔雀苑成了远近闻名的诗词社区;康宁、大塘、团结社区围绕“工业风”,让老旧小区焕发新魅力;石榴园、友谊、西花苑等社区“里子”“面子”齐提升,初心驿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青龙山社区通过湾组共同缔造,“老破旧”湾组变身特色风景街;胜利社区结合旧改打造党建主题游园,成为家门口的网红打卡地。
活力迸发
红色引擎驱动“长效治理”
基层治理离不开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而党建引领则是激活这一意识的红色引擎。在铜花南路1号1单元,电梯加装的故事正是居民在党组织引领下开展自治的生动体现:社区党委牵头成立“自改委”,退休党员陈姨主动担任“电梯管家”,他们带着方案反复沟通,最终促成全楼共识。“现在一键到家,再也不愁爬楼了!”居民刘师傅高兴地说。
而在杭州西路社区,“平安义警巡逻队”每晚手持喇叭穿梭于巷间,提醒防范电诈、排查安全隐患,这支由社区党员带头、居民和商户共同参与的队伍,已成为维护社区平安的坚实力量。
广州路社区金广厦小区则通过“五方联动”机制,成功化解困扰居民十余年的停车难题。社区党委组织网格员入户问卷、召开12场议事会以形成共识方案,让居民冯春英不禁感慨“带孩子散步也安心多了”。
从加装电梯到平安巡逻
再到停车治理
我区始终站在服务群众第一线
让居民真切感受到
“身边有组织、小事不出社区、大事共同解决”
党建引领不仅为基层治理注入持续动力
更让老旧社区焕发出新的活力与温情
当康乐小区口袋公园晨练的身影成为常态,当长宇社区的孩子们在多功能球场追逐欢笑,当铜花南路的老人轻松乘梯而归,当陈百臻小区居民在翻新的长廊下棋闲聊……这些鲜活图景共同诠释着我区基层治理的温度,就蕴藏在每一处细节的提升中,这点滴变化正悄然重塑着城市生活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