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深圳二职:特区职教改革先锋,以真功夫破局“学历偏见”

更新时间:2025-08-26 10:09  浏览量:3

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一条《中考563分读中职》的新闻在全网掀起波澜。来自龙岗区龙岭初级中学的唐海洋以563分的高分,坚定地选择了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深圳二职)的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这个在深圳足以叩开“八大”公办普高大门的分数,却投身于职业教育赛道,成为深圳职教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注脚。

唐海洋的选择绝非孤例。在深圳二职的校园里,“汽修女孩”古慧晶凭借精湛技艺赢得全网5亿流量;宋明亮的技能风采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腾福更是从职校实训室一路走进浙江大学攻读软件工程硕士……这些闪耀的名字背后,是一所被称作掌握了“流量密码”的中等职业学校。2024年9月,这所学校荣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成为特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解码“流量密码”:一场始于未雨绸缪的改革

当被问及“流量密码”,深圳二职党委书记欧阳文伟将其归结为三大核心要素:超前改革、因材施教、平台搭建。这并非空洞口号,而是一场始于2019年的深刻变革。

2019年,广东省春季高考改革甫一启动,深圳二职便敏锐把握政策机遇,率先构建“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传统职校重技能轻文化的窠臼。课程体系全面覆盖思想政治、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与实操、综合素养及社团活动,旨在锻造“基础宽厚、专业过硬、素质优良”的新时代工匠。

▲2025年春季高考高分考生唐若芸同学

在唐若芸身上,这种培养模式的成效得到极致展现。这位会计事务专业的2025届毕业生,在今年春季高考中以数学满分、总分415分的成绩摘得全省桂冠,现已被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录取。她的校园生活远不止于书本——班长、播音部部长、朗诵大赛全国奖项得主、电视剧拍摄经历,勾勒出“学霸中的战斗机”的立体形象。在2025年春季高考中,余沛林同学以413分列全省第三名,24人进入全省前100名;690名学子被广东省排名前9的高职院校录取,其中,300人被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录取,96人考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

“分层教学、一人一策、一人一册”,成为深圳二职个性化教育的精准注脚。月考制度、高效课堂、家校协同构筑的科学备考机制,让学校连续五年稳居深职大面向中职招生的第一生源学校。

跨越“学历天堑”:在重复中抵达卓越

2019年,广东省“中本衔接”试点为职校生打开通往本科的窄门。深圳二职再次成为先行者,连续五年刷新全市职校本科录取纪录。2025年,深圳二职85人考上本科;全省公办本科面向中职学校仅招525人,该校76人考取深职大等公办本科院校,占比达14.8%。

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王佳纯与29名同窗集体考入韩山师范学院,占该校该专业半壁名额。在她备战“中本衔接”的漫长征途中,班主任孙发俊的箴言成为精神支柱:“如果没有天赋,就一直重复。”

▲孙发俊老师和冲刺本科院校的考生

“三重考核机制下,任何波动都可能前功尽弃。”孙发俊老师道出职教升学突围的艰辛。长达数月的备考周期里,学校为每位考生定制教学方案,同步实施心理护航。“中本衔接机会珍贵,我们必须确保他们以最佳状态迎战每场考试。”

对于技能特长生,深圳二职则开辟了大赛赛道。2010年首次参加国赛至今,学校累计斩获15项全国一等奖。2023年以4项一等奖并列全国第一;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更勇夺2金2银3铜,参赛项目100%获奖。古慧晶、宋明亮等150余名学生凭借奖牌直通高校,用扳手和电路板敲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构建“人才综合体”:职教与产业脉搏同频

2025年秋季,广东省启动“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深圳二职作为深圳市唯二试点校,首届贯通班40名学生中考平均分达515分(满分610),得分率84.4%与中等公办普高持平。这些学生入学即获得深职大“准大学生”身份,将在七年的贯通培养中实现学历与技能的同步跃升。

“职业教育不存在就业困境,因其具有三大本质属性。”深圳二职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波精辟总结:时代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实用性——凭真才实学实现高质量发展;多元性——破除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困境。

▲深圳二职党委书记欧阳文伟与腾福同学在浙江大学合影

▲王波校长(右)与唐海洋同学及家长合影

在深圳二职的育人版图上,已构建起“中职+高校+名企”的黄金三角。除中本贯通、三二分段等合作外,学校更联合深职大与比亚迪开展中高企长学制培养,让学生自中职阶段便深度对接头部企业和一流高校。“我们搭建的是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王波强调,“这不仅是学历提升,更是就业竞争力的根本性重塑。”

在比亚迪实训基地,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学生正与企业工程师共同调试最新车型;软件技术班学生通过深职大导师指导参与真实项目开发。这种“校中厂、厂中校”的模式,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产业链的有机延伸。

特区职教启示录:打破“失梦园”的刻板叙事

办学41年来,深圳二职以持续突破的办学业绩重构社会认知:中职生不是落榜生,中职校不是“失梦园”,职业教育更非“低人一等”的选择。

面向未来,学校已绘制清晰蓝图:横向构建“中职+综合高中”协调发展格局,纵向深化“中职—高校—企业”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全力建设办学条件、教风学风、学业成绩、整体素质、毕业出路俱佳的“新五好学校”。

“深圳特区45年发展史,本就是一部突破陈规、敢为人先的奋斗史。”欧阳文伟指出,“职业教育承载着培养大国工匠的使命。我们期待更多像唐海洋这样的学子,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当深圳特区迎来45周岁生日,这座城市的职业教育改革先锋正以扎实的育人成果向时代作答:打破学历崇拜的坚冰,需要真实力而非空口号;开辟多元成才的路径,凭的是真改革而非假创新。在技能报国的时代浪潮中,深圳二职的探索或许正在重写“成功”的定义——它不只关乎一纸文凭,更在于能否以精湛技艺服务社会所需,能否在重复千万次后,让精湛的技术技能和创新意识焕发改变世界的光芒。

晶报记者 江丁 通讯员 桂幼林/文、图

编辑:周晓飒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