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细节毁了画:国画里的“减法”,比“加法“更见功夫
更新时间:2025-08-02 18:29 浏览量:1
画中国画,细节取舍是个大学问,真不能像捡芝麻似的,见着啥都想画清楚;就像写文章,总得有详有略,不然读者抓不住重点,看着也累。
你看画山水,近处的石头得细致点,皴法要分明,连石缝里的杂草都能数出几根。可远处的山就不一样了,笔锋一淡,墨色一晕,轮廓都模糊着,顶多看出个起伏的影子。这不是偷懒,是故意让远处退一步,好让近处的石头成“主角”。要是远处的山也画得跟近处一样细,俩地方抢戏,画面就乱成一锅粥了。
画花鸟更明显。画只鸟。眼睛得点睛,爪子的纹路得清晰,连翅膀上的羽毛层次也交代明白。可旁边的花叶呢,有的只勾个边,有的直接用淡墨染一片,叶子都故意画的虚虚的。就像给鸟打激光灯,让它在画面里“占C位”,花叶当好背景板就行。要是花叶上的纹路比鸟还清楚,谁还会盯着鸟看。
老辈画家说“画繁容易画简难”,难就难再取舍,该留的细节得下功夫,比如人物画里的眼神一点都不能含糊,该舍的就得大胆删,比如背景里的杂树几笔带过反而透气,就像收拾屋子,重要的东西摆显眼处,没用的杂物收起来,看着才清爽。
画画时要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啥都想画到极致,结果只能是满纸热闹,却没个落脚点。懂得让该细的细,该粗的粗,画面才有主有次,看着才舒服,这就是取舍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