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日常进入新一轮查摆,这5类行为被纪委盯死,沾上就危险!
更新时间:2025-07-31 02:24 浏览量:1
原创 新星集 法家天下
最近,纪委监察又有新动作,公务员队伍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作风“大扫除”。把公务员日常表现中那些过去被忽视的“小毛病”列入了查摆整顿范围,这一次,“慢、虚、躲、拖、懒”这五种表现被清清楚楚摆上了台面,纳入纪委通报机制!
别小看这些“小问题”,它们正在严重侵蚀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铁腕整治之下,每一位公职人员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习惯。下面这五种行为,成为新一轮查摆整改的重点目标,沾上哪一条都可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一、“慢”——办事拖沓,效率低下
“群众材料交上去,一等就是十天半月,催问也没用”这是群众办事时常遇到的窘境。明明政策清晰、流程公开,执行起来却像老牛拉车,反复催问无果,把群众的急事难事当成闲事。
典型表现:
• 群众急事难事被当成无关痛痒的闲事
• 办事时限随意拖延,让群众跑断腿
• 缺乏责任心和紧迫感,效率意识淡薄
纪委现在紧盯办事时限了,通过服务窗口监控、办事系统数据抓取、群众投诉分析,精准锁定“蜗牛式”干部。谁再让群众心发焦,一旦查实,通报批评只是开始,后续处分更重。民心等不起,发展更等不起!
二、“虚”——花拳绣腿,工作浮于表面
有些干部热衷搞“花架子”,调研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报告写得天花乱坠,用“滤镜”包装政绩,实际成效虚无缥缈。
典型表现:
• 工作浮于表面,搞形式主义
• 心思用在博眼球、应付检查上
• 浪费公共资源,让好政策悬在空中落不了地
纪委现在把这种华而不实的“面上光”纳入通报,就是要戳破虚假泡沫,让实干的人有舞台,让务虚者没市场。工作实不实,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无论何时发现,一律整治严惩。
三、“躲”——遇事就逃避矛盾,推卸责任
遇事缩头,小问题拖成大窟窿,面对矛盾问题,不是迎难而上,而是“躲”字当头——躲责任、躲风险、躲群众。该拍板时犹豫不决,该担当时缩在后面,还出现 “指使下属背锅” 的新变种。
典型表现:
• 遇问题就推,见麻烦就绕
• 担当精神缺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小隐患拖成大麻烦,雪球越滚越大
纪委现在专门盯着这种“太平官”、“滑头官”,让遇事就“躲”的人无处遁形,严肃问责处理。推行“首接负责制”,谁第一个接到问题,谁负责跟踪到底;完善容错机制,让干部敢啃硬骨头。
四、“拖”——贻误战机的拖延症
能立即办的事非要“研究研究”、“商量商量”;重要决策在“拖”中悬置,民生问题在“拖”中发酵。某地文旅项目盲目上马后拖延处置,导致5.4亿元投资闲置!
典型表现:
• 群众急事缓办,小事拖成大事;
• 关键工作无故拖延、消极执行,上级督办后仍“磨洋工”
• 贻误发展战机,消耗群众信任
新标准下,纪委对这类行为将亮明态度,坚决处理。事业经不起拖沓,民心更经不起消磨!开通“拖沓行为”举报通道,让群众监督倒逼提速。
五、“懒”——消极怠工,不思进取的“躺平派”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学习新政策不上心,钻研新业务不积极,满足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力不足还拒绝提升,抱着旧观念应付新挑战。
典型表现:
• 精神懈怠、能力恐慌,上班摸鱼、网购、打游戏;
• 守着老办法,不会服务群众,业务不精,遇事“装傻充愣”;
• 思想“锈蚀”,行动“躺平”
懒怠政就是变相的不作为!纪委将其纳入通报,就是要治一治这种“混日子”的心态,逼着大家动起来、学起来、干起来。守摊子没有出路,不作为就是失职!
特别提醒:纪委的“电子眼”已经全方位开启!上下班状态都纳入查摆,包括走过场打卡、上班沉迷娱乐、下班“快跑”漠视群众、文件“传来传去”不落实、白天摸鱼晚上装忙等行为。
公职人员必看,主动整改才是正道!
强化意识:牢记“权为民所用”,拒绝“多干多错”心态;
提升能力:主动学习政策,练就“马上办”的硬功夫;
守住底线:八小时内外的社交、消费需谨慎,远离“围猎”;
接受监督:习惯在“聚光灯”下工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慢、虚、躲、拖、懒”像五颗钉子扎在作风建设的要害上。把它们纳入纪委日常通报和处分新标准,就是要让所有公职人员明白:群众利益无小事,作风问题无小节。
每一次通报都是警钟,每一条处分都是红线。公务员朋友们,该紧起来了!思想上紧起来、行动上快起来、责任上担起来、作风上实起来,这才是人民公仆应有的样子!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铁饭碗更要配铁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