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市鹿城街道全面落实“强州府”行动 深耕城市肌理
更新时间:2025-03-10 10:39 浏览量:12
云南省楚雄市鹿城街道紧扣州委“强州府”工作部署,以“五个难点”为切入,以绣花般的精细功夫深耕城市肌理,全力铸就“最干净、最整洁、最文明、最有序、最安全”的宜居宜业新城区,让城市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既有“温度”又有“品质”,为“强州府”战略落地生根注入强劲动力。
扮靓背街小巷“微角落”。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其整洁程度直接影响城市形象。鹿城街道坚持“街道主抓、部门联动、社区自治、合力攻坚”的原则,加大对背街小巷的整治力度。2025年以来,街道联合城管、交警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30余次,重点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墙体乱涂乱画等问题,清理违规广告60余处,规范商户经营秩序。同时,依托网格化管理,及时处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先后修补路面、下水道沟盖板、路灯、垃圾桶等40处,改造墙体外立面、电缆、水网等设施,设置公益宣传墙60多处,背街小巷“微角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焕发老旧小区“新容颜”。老旧小区是城市治理的难点之一,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点。街道以341个老旧小区为重点,成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和红色物业,构建起“四位一体”的治理模式。建设基础设施,修复路面833平方米、安装路灯37盏、楼道灯207盏,清除消防疏散通道障碍38处,清理线路28处,维修公共设施19处,同时,街道严格落实垃圾日产日清制度,新增垃圾分类收集点50个,设置垃圾桶110只,配备专职保洁员460余名,每日清扫保洁、定时清运垃圾,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此外,还通过网格化管理和志愿者服务,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有效改善了卫生状况,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变身城中村为“城中景”。城中村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精细化管理的痛点。鹿城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整治方案,建立“街道-社区-小组”三级联动机制,层层压实责任,通过“三抓三促”行动,成功解决了城中村“五堆十乱”问题。2025年以来,通过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筑围挡12处,清理乱堆杂物5吨,清运垃圾69吨,规范车辆停放200辆,清理“牛皮癣”小广告300余处,有效改善了城中村环境面貌。同时,街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城中村公共场所设置文明引导标识50余处,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余场次,评选表彰“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提质农贸市场“换新貌”。农贸市场是城市的重要窗口,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场所。鹿城街道在对辖区8个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的基础上,强化环境卫生整治,督促市场管理方制定并落实卫生管理奖惩制度,开展卫生检查和评比。2025年以来,街道联合多部门开展“六乱”综合整治行动38次,重点整治乱摆乱卖、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同时,强化农贸市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开展检查督查20余次,治理卫生死角,清除鼠蝇类孳生地,落实“三防”设施等病媒防治措施,确保市场环境安全、卫生、有序,为市民提供了“最安全”的购物环境。
点靓城郊接合“新风貌”。城郊接合部是城市管理的薄弱区域,鹿城街道以河前和中本两个社区为重点,通过党建引领和多部门协同治理,不断提升城乡结合部的管理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网格责任区和党员责任区制度,针对闲置地、待建区积存垃圾、枯木杂草等问题,开展排查整治21次,整改问题272个,清理垃圾6.9吨。在治理过程中,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吹哨”机制,解决各类问题20余个。同时,街道组织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行动30余次,规范商户经营秩序,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秩序显著改善。(鹿城街道 宋岸玲 杨德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