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做题总马虎,根本原因是:注意力资源不够用了

更新时间:2025-04-07 16:03  浏览量:14

这篇我们来说“马虎”,它并不是【认真】能解决的问题。

通常,家长都觉得马虎是因为不够认真。

其实不然。

01

常见情形

卷子发下来,孩子考了86分。

正打算帮他分析,他自己先看出来了:

计算题列竖式我把3+8=11算成了12;应用题甲是乙的两倍多32,忘+32了!判断题我看错条件了,所以判断失误;最后一道题没有答……

错算,忘加数,看错,没有答完整……

这些看起来都是【马虎】惹的祸。

孩子好像都会,你就叮嘱:下次认真点。

可下次,还是这样。

甚至平时练习,【马虎】都在频频刷脸。

你每次都会叮嘱:认真点。

然而,真的不管用。

因为,【认真】太笼统了。

孩子根本不知道带着“认真”去干什么事。

哪怕你告诉他:

认真审题,认真计算,认真检查。

他也不明白:

什么叫认真审题,什么叫认真计算,什么叫认真检查。

到这儿,聪明点的家长会把审题的步骤固定下来:

首先,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明白;其次,圈出关键信息;最后,再把关键信息转化成数学语言。

这样行吗?

不行,孩子根本就不能执行。

即便能够执行,依然不能全面解决【马虎】问题。

因为,马虎的根源,并非“认真”的缺失。

02

马虎的根源

马虎的根源是大脑的注意力。

注意力可以说是学习的硬功夫。

注意力又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个方面。

无意注意是我们不需要费力也能做到的。

听见响声、感受到环境变化、对美食敏感……

这些都是无意注意,跟生存高度相关,一出生就携带了。

孩子最先拥有的就是无意注意,所以婴儿:

听力非常敏锐、幼儿很难吃青菜(对苦味敏感)、不适应变化(对环境敏感)

——养过孩子的都知道。

而有意注意则要后天发展。

有意注意带点【刻意】。

刻意控制自己不被外界吸引,专心看书、听课、写作业。

这项能力并非天生携带,而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获得”+刻意训练和营造。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要过多奢望。

你很难看到:

一个婴儿长时间坐着干一件事——除非这件事特别吸引他;

有时候吃个饭,他们还要东张西望。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长时间上网课不走神——除非网课像动画片一样;

别说网课,正常上课也是十几分钟一跑神。

这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们的要求。

另外,你也很难看到:

一个幼儿能完整描述一件事的细节——除非这件事很短;一个小学生经常考满分——如果有,你可以称之为“学习圣体”。

的确有一些孩子智力资源【丰厚】,注意力比同龄人发展得好太多了。

而大部分孩子,都需要在后天成长中,慢慢提升。

当孩子还没有提升到预期时,表现出来最直观的是:

不专注——准确说是不能长时间沉寂在课堂或者作业上;总马虎——准确说是注意力的广度、精度达不到。

每个人的注意力单元都不可能无限大。

有长有短——有的人60分钟有的人20分钟。

小学生最多也就20分钟。所以:

一节课势必要走神,漏掉一些内容。

做作业势必要停顿,看起来像拖拉。

这都正常。

完全可以休息一下再去做。

大人也是。

(这就是番茄工作法有效的原因。)

当孩子不得不长时间专注,比如考试时——

就会很累,大脑特别疲惫。

很累就意味着出错。

这就是为什么:考试做题,会却出错,好像又“马虎”了。

这时候,认真检查也检查不出错误来,大脑已经疲惫了。

再者,小孩子的注意力广度很小,只能覆盖某一本书、某一页纸、甚至某一道题的一个点。

所以:

小孩子讲书都是“精彩片段”——最吸引他的地方记得牢,覆盖不了全书。

小孩子做题,往往苦思冥想做不出,一看答案,猛然发现:当时忘了题干中的某个条件。

此时,家长会说:你又马虎了。

不,不是马虎。

是娃的注意力广度不够,覆盖不到。

年纪越小,注意力的覆盖面越小。

即便它想认真也认真不起来。

注意力精度就好比探照灯,能准确地把光打到需要付出关注的物体上。

精度达不到:

人就不能该关注什么关注什么。

反而在不该关注的时候乱关注。

表现在做题上就是:

不能准确地把关键词找出来;

所有描述堆在脑中如乱麻,理不出头绪;

事后经他人一讲又秒懂——别人帮他理清了重点。

回忆一下自家孩子是不是有这种问题。

我敢保证绝大部分都对得上。

综上:

你看,马虎本质上是注意力的广度、精度、持久度不够。

教孩子认真没用,得提升注意力。

03

如何提升?

坦诚讲提升不容易——咱不能胡说,咱也不是卖提升注意力课程的,告诉你某某方法立马见效。

它跟智商有很大关系——

你会发现那些考满分的学霸专注力都特别好,脑子好使。

他们不会忘了某些条件,不会上课走神,更不会在该注意的时候,“探照灯”转不过去。

它发展很慢——

随着年龄慢慢生长,从小孩到成人,逐渐进步。

成年后,基本上都能沉浸一节课,能控制自己,抑制冲动,也不容易忘掉某些细节——除非这件事的细节特别多。

除了这两点硬性条件,我们能做的是:

多运动、休息好、冥想——便宜还见效。

运动是最好的聪明药——全面提升大脑功能,无论啥运动,动起来就挺好。休息好,大脑才在状态——特别是睡眠,大脑在睡眠中会整合信息,也能够清理垃圾,实现“唤醒”。冥想是大脑的运动——就像运动让血液流向肌肉一样,冥想让“血液”流向大脑。少量多次的中等强度运动。

比如,慢跑、快走、打球、打闹……一次30分钟,一天多次。

儿童保证9小时+优质睡眠,作业做不完就不做了,睡觉最重要。冥想的方法很多,网上有引导音乐,跟着做便可。

另外,对知识熟悉,对题型熟悉,也有帮助。

你想,你熟悉得已经有肌肉记忆了,见到题目,便能很快做出,也能做对。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家长说:马虎,是知识掌握得不够熟练。

但熟悉的代价很大——多熟练呢?练到什么程度呢?

花样年华都用来刷题吗?

如果你总相信这一点,总抓这一点,焦虑就会驱使你变本加厉,孩子被你搞得像个陀螺般没有停歇。

再者,总有熟练到不了的地方,那时候“马虎”就来了。

所以说,做家长的,让孩子休息好,运动好,这些基本的抓住,就等于抓住了最重要的20%,其他的别乱搞。

我不能说完全没用,而是性价比太低。

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花5万块钱给孩子搞什么脑部开发、专注力训练。

其实就是让孩子戴个头套听音乐——跟冥想差不多。

3个月后,安慰剂效应让她感觉很好,可在我看来钱跟收益根本不对等……

妥妥滴智商税。

还不如给孩子报几年的运动班,成绩提升不提升,最起码落个好身体。

就说到这儿了,有想法,欢迎留言。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