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通三迤】破除“三心” 淬炼作风建设真功夫
更新时间:2025-03-28 11:21 浏览量:8
作者:唐浩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如清风涤荡神州,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金色名片”。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各级党员干部、党组织要坚持“刀刃向内”,坚定破除“三心”,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淬炼作风建设真功夫。
清理思想积弊,破除“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偏执心。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中,不乏“不吃公款吃老板”“不进会所进农家”的花招、“矿泉水瓶里装茅台”“电子礼品送人情”的伪装,凡此种种,折射出党员干部自我思想意识的沉沦,侥幸地以为“只有你知我知,组织不会知道”,自觉不会“出事”;错误地认为“正风肃纪就像隔着墙头撂砖头,砸到谁算谁”,自觉不会“倒霉”,偏执地用“别人都这么做”“法不责众”自我安慰,将“潜规则”凌驾党纪国法之上,最终“东窗事发”悔不当初。“八项规定”是带电的高压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绝不是一句空话,以身试法必将付出代价。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时刻警醒,深悟“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的古训,汲取“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的时代内涵,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堤坝上浇筑“混凝土”,让“越规者,规必惩之;越矩者,矩必匡之”成为铁律。
压实政治责任,破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漠然心。干部出问题,组织有责任。现实工作中,有的党组织认为“吃点喝点”不是大事,用不着上纲上线,即使被查实了,也是个人行为,与组织无关;有的党组织害怕得罪人,遇到问题绕着走,即使发现了问题,也装作看不见,不发声不制止。这种漠然心态,实则是政治担当弱化,将“两个责任”虚化。严管才是厚爱,监督缺位不是保护而是纵容。各级党组织要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坚持“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强化监督执纪,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完善“一案双查”机制,高悬问责利剑,形成“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的有效震慑,破除“破窗效应”,让“四风”无所遁形。同时,要善于通过筛选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召开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等方式,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治本效果。
保持战略定力,破除“速战速决见好就收”的急切心。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破题开局,到“永远吹冲锋号”的重要指示,作风建设十年磨一剑的实践表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既需要雷霆万钧的专项整治,更需要春风化雨的常态治理,“严”的主基调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战略定力,建立发展中看问题思维模式,树立“一篙松劲退千寻”的忧患意识,杜绝“毕其功于一役”的急于求成,构筑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的“制度堤坝”,紧盯老问题、新表现,建立完善作风建设“负面清单”,运用好科技手段,搭建“智慧监督”平台,启动“智能预警”,构建“定期‘体检’+专项巡察+群众评议”的全周期管理体系,破除信息壁垒、清除监管盲区,久久为功,挖病灶、细分析、抓整改,以“常治长效”之力,推动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