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太极不是“摸鱼”,是“内功修炼”!3个心法,练拳不白费功夫

更新时间:2025-11-23 13:57  浏览量:3

不少人练太极,总把动作做得慢悠悠,以为跟着比划就是“练了”,练三五年还是老样子——推手没劲儿,站桩站不住,反而觉得太极“没用”。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早说过:“太极不是公园里的‘摸鱼’,是实实在在的内功修炼。”不是动作软、节奏慢就对了,得抓住3个核心心法,练一次有一次的收获,才不算白费功夫。

1. 心法一:“松”不是“瘫”,是“卸力找根”

很多人练太极,一喊“松”就浑身软塌塌,胳膊垂着、腰塌着,看着像没骨头——这不是松,是“瘫”,练再久也练不出劲。

南怀瑾先生说的“松”,是“卸去身上的僵劲,找到脚底的根”。比如站桩时,别故意挺胸抬头,先把肩膀往下沉,像卸担子似的把胳膊“挂”在肩上,膝盖微微弯,感受脚底稳稳贴在地上,脚趾轻轻抓地——这时候身子不僵,但有股“稳劲”,就像树扎了根,风刮不动,这才是真的松。

平时练拳,每动一下都问问自己:肩膀紧不紧?腰能不能转得开?脚有没有飘?把僵劲卸了,劲才能从脚底往上串,练的才是“内功”,不是“软体操”。

2. 心法二:“慢”不是“拖”,是“练出‘听劲’”

有人练太极,动作慢得像蜗牛,手划圈划得慢悠悠,心思早飘到别处——要么想晚饭吃啥,要么看别人聊天,这不是“慢练”,是“磨洋工”。

南怀瑾先生讲,太极的“慢”,是为了练“听劲”——不是用耳朵听,是用身体“感知劲”。比如练“云手”,手往左划时,别光动手,要感受腰在转,脚在换步时脚底的轻重;手往右带时,想想“如果有人推我胳膊,我能不能顺着劲走”。

慢下来,是让身体来得及“反应”,就像开车慢练,是为了熟悉方向盘的轻重,等熟了,哪怕快起来也稳。练太极慢,是为了把每个动作的“劲路”摸透,等真推手时,别人一使劲,你立马能“听”到他的劲往哪儿走,这才是慢的用处。

3. 心法三:“练拳”不是“练招”,是“练‘身心合一’”

不少人练太极,总盯着“招式对不对”:手举多高?脚迈多宽?姿势标不标准——把太极当成“广播体操”,记完招式就完了,练不出真东西。

南怀瑾先生说:“太极练的是身心合一,不是招式好看。”比如练“揽雀尾”,别光想着“棚、捋、挤、按”的动作,要想着“棚”时,胳膊像撑着个气球,不软不硬;“捋”时,像顺着水流拉东西,不使劲但能把劲引走。

练拳时,心思别跑,手到哪儿,眼到哪儿,劲就到哪儿。比如手往前推,别光手动,要感觉腰在催,脚在蹬,整个人像一块整的,不是手单独在动——这就是“身心合一”,练的是“整劲”,不是“零散的动作”。这样练,哪怕只练一招,也比囫囵吞枣练全套管用。

其实太极不难,难的是没搞懂“练的不是动作,是内功”。别再把太极当“摸鱼”,照着这3个心法练,不用追求招式多,把“松、慢、合一”摸透了,练半年比瞎练三年管用。

你练太极时,是不是也总纠结“动作对不对”?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