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大内神武唯召(30)弓马技勇之外,武举人还会什么功夫?

更新时间:2025-11-15 01:47  浏览量:1

大内神武唯召(30)弓马技勇之外,武举人还会什么功夫

2025年11月14日,金永武(原创)

最近,互联网上又为传统武术能不能实战吵翻天。不懂传统武术,也不懂现代搏击,不专业的人都敢各抒己见,说得有板有眼,似乎就是真知灼见,并有无数的无分辨力的粉丝喝彩、点赞。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系统性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哪里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

我这一期的节目,不专门做分析,但从非常边缘的地方也多少涉及一点。凡是对中华武学感兴趣的人,一定都会很想了解一个问题:清朝廷体制内的武举高手,和真正的民间顶尖的高手或者大内侍卫的顶尖高手比,武功谁高谁低呢?因为我们很少听到体制内的、武进士出生的武将与民间绝顶高手、大内绝顶高手的比武故事。我在后面几期,讲到大内侍卫与武状元时,专门做个分析。这一期,照常按我的逻辑推进,讲述武举人的武功。

另外,我也将专门做一个小合集,全面系统地分析传统武术实战能力的问题,到时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好,回归武举话题。

民间武人走武举为功名利禄,求仕途前程,光宗耀祖。因此,与我们现在高考指挥棒一样,目标驱动,这些习武人重点练习的肯定是几项武科必考项目:骑射、步射、开弓、举石、舞大刀。那,武举人们只会武举科目,会轻视、忽略或者不会、不擅长其他武功内容吗?

从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从历史记载的角度看。

据有学人统计,清代顺治朝至光绪朝109次武殿试共录取武进士9514人,由于缺乏9514名武进士武艺特长的记载,更谈不上统计、研究,所以,无法据此下结论。但从有限数量历史记载,一些建功立业、写进历史的中武举人物来看,他们一般都是武功高强之辈。我个人认为不能把他的同行们都视为武举科目的应试生,只会弓马石刀,更可能是多数武举人不止是力大,而是会多种武艺、武功高强之辈。注意,武功高强是指与当时的民间习武者相比较而言。

这里插个小话题:通过童试为武秀才;通过省城乡试为武举人,通过京城的会试为武进士;通过殿试为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武进士等。我这里就不那么啰嗦了,为了方便表达,有时候就用大家常能理解的“武举人”表示以上的各级考试中考者,大家看语境理解。

好,继续原来话题。

(二)从技术、习艺传承角度进行分析。

步射、骑射,需要强大的臂力、膀力、腰马功夫,稳定性、协调性要求很高。

拉硬弓,要拉三次满弓,我想,八力、十力、十二力的硬弓可不是稍微有点力量的习武人随便可以拉满的。

举石,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巨石,抠住两边提起离地一尺,需要超强的腿腰马膀臂,以及强大的指力。

舞刀:八十、一百、一百二十斤,要完成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等动作,力量且不说,其筋骨、柔韧、技术技巧非经专业训练难以成功。

一力降十会,力本身就是功夫之本。武举科目,可以说拿“力”这个简单、最为基础的卡尺,筛选天下壮士。纯粹从力量这个标准,能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成为武举人、武进士,确确实实拥有扎实的功力基础,功力、力量已经超越了民间绝大多数的习武者。

但要注意一点,武举科目的射弓石刀毕竟还只是功力基础而已,不能代表武功的全部,也不能完全代表武功之高低。

我们进一步分析。参加武举考试的习武者,请了师傅在家传授武艺,师傅往往都是武林江湖中有传承的习武人,自然,除了马弓石刀进行重点专项训练之外,一定也会传授他那一脉的武功。有了强大的拉硬弓、举大石的功力训练基础,又有舞大刀、骑射的协调、灵敏、筋骨、柔韧等体能素质、技术,那么,什么枪棍等器械,拳脚身手技法,学天下十八般武艺,不能说百分之百,十之八九岂不是都能信手拈来吗?!

所以,从技术、习艺传承的角度观察,我认为,进入体制内的武举人、武进士可以说是全国习武高手中的高手,不用怀疑他们的实力。当然,也不排除有少部分人,就针对性地训练考试的科目,其他武艺一概不学、不练、不会,那么,只能说是孔武有力,而不能说是武功高手。这方面,我们没有史料考据,也就是做一个合乎逻辑的推测而已。

这一期节目,是单纯地从武举们习练武功的角度分析他们的武功水平,没有横向的比较,后面几期,专门会探究大内侍卫顶尖高手与武状元的武功比较分析。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