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别瞎划圈!吃透这“太极四功”,越练劲越足,功夫自然浑厚
更新时间:2025-10-22 15:08 浏览量:3
不少老拳友练太极总犯愁:“圈划了不少,可身上还是没劲儿,总觉得飘着、散着”——其实不是圈划得不够多,是没抓住“太极四功”的门道。这四功(开合、圈弧、波浪、螺旋)才是把劲练“浑厚”的关键,练透了,丹田能聚劲、四肢能传劲,浑身都透着扎实的活劲。
一、太极开合功:先把“劲兜住”,不撒不漏
练开合别只摆架势,得练出“收放自如”的劲:展开时像披块软乎乎的大布,风一吹跟着荡,肩、腰、胯都能撑开,连指缝都透着松;抱合时像怀里揣着口大缸,气能稳稳兜在腹腔里,不往外泄。
关窍得跟着动:肩缝、腰眼、膝窝一会儿撑开点、一会儿收合点,别快别猛,留三分劲“蓄着”。比如起势时,开要开得透,合要合得稳,练久了关窍越活,劲能沉到腰腹里,不再像以前那样“飘在表面”。
二、太极圈弧功:内外圈都练,劲才能串起来
总有人练圈只盯“手划的外圈”,其实内圈才是根!手臂划的外圈得圆得饱满,像绕着个看不见的球;更要练“内腔的圈”——丹田先转小圈,带着胸腔、腰胯的圈动,内圈推着外圈走,劲能顺着腔膜往穴位里渗,慢慢钻到骨髓里。
别觉得“内圈看不见就不用练”,你试试打云手时,先让腰胯带丹田转,再抬手划圈,是不是觉得劲从腰里串到手上,比光动手臂“实”多了?练久了,内外圈能串成一股劲,划圈不再是“空比划”,而是“劲裹着圈走”。
三、太极波浪功:节节传劲,别让劲“断在半路”
“节节贯穿”不是喊口号,是练“波浪劲”——劲从脚根起,顺着膝盖、腰、肩、胳膊、手,一节节往上传,像涨潮时的水漫过沙滩,一层叠一层,不停歇、不断档。
比如打野马分鬃,别光动手臂,先让脚根使劲,催着膝盖转,再带腰、带肩、带手,身子能跟着“暗暗晃”,像长江水似的滔滔流。就算站桩,也能觉出腰腹有“小涟漪”在动——这劲传通了,身上才不会“某块僵着”,练久了浑身劲能连成片,越来越浑厚。
四、太极螺旋功:拧着练劲,把“丝劲”缠进骨子里
有人把“缠丝”当“绕胳膊”,其实是练“螺旋劲”:劲得从骨髓里钻出来,细而韧,顺着骨缝走,抬手时拧着放长,像把丝从茧里抽出来;收手时拧着回抽,丝还缠在骨头上,不松、不散。
比如练单鞭,别直着伸臂,先让腰胯拧个小螺旋,带着肩、手也跟着旋,胳膊不是“硬甩”,是“拧着往外送”。练久了,这股“丝劲”能缠到手指尖,不管划圈还是出劲,都带着“拧劲”,不飘、不软,身上功夫自然越来越扎实。
其实太极四功不是“分开练的四样”,而是要揉到一起:开合兜住气,圈弧串起劲,波浪传得通,螺旋拧得实。每天对着一功练10分钟,不用贪多,日子久了,你会发现:手划圈时劲能沉到脚,出劲时能从丹田窜,身上劲越来越足,功夫也跟着变得浑厚——这才是太极练到深处的真味道!
#太极四功练透得劲 #中老年太极浑厚功 #老拳友练拳指南 #太极功夫越练越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