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赚钱是“慢功夫”:别当“急性子”,“长期主义者”才赚大钱
更新时间:2025-10-04 06:35 浏览量:3
很多人买基金像逛菜市场,看到今天跌了就慌,明天没涨就换,最后忙活半天还亏了。其实基金赚钱的核心就一个——熬得住时间,才能等到收益开花,这两条过来人的血泪经验,你一定要听进去。
买基金就像种果树,刚栽下去的一两年,可能只长叶子不开花,你要是急着挖走,永远吃不到果子。基金也是如此,持有3年以上,盈利概率能超80%,这不是瞎吹,是我自己真金白银试出来的。
我之前买过一只沪深300宽基,前两年那叫一个“磨人”——2021年跟着市场跌了12%,2022年又起起伏伏,最多时账户浮亏快20%,身边朋友都劝我“赶紧卖了止损”。但我想着这钱3年用不上,就没动。结果到了第3年,市场一回暖,这只基金跟开了挂似的,不仅把之前的亏损全补回来,还多赚了50%,相当于白拿了一笔“时间奖金”。
反观我同事,买基金从来没超过1年,去年追新能源基,涨了5%就卖,后来那只基半年又涨了30%;今年买医疗基,跌了8%就割肉,结果刚卖完,基金就开始反弹。折腾大半年,收益还没我存余额宝多。
很多人买基金有个毛病:把它当成“天气预报”,今天跌了就觉得“天要塌了”,立马想跑。但基金涨跌就像四季更替,冬天冷几天很正常,你不能因为冬天冷,就把树砍了,等不到春天发芽。一只基金至少要观察6个月,别因为短期亏损就否定它,我当年就踩过这个大坑。
前几年我跟风买了一只消费基,买完没几天就开始跌,3个月亏了10%。当时我天天看净值,越看越焦虑,总觉得这基金要“凉了”,最后咬咬牙卖了。结果刚卖完不到1个月,消费板块就开始回暖,那只基金跟坐火箭似的,半年涨了25%。我看着自己的赎回记录,肠子都悔青了——相当于刚把种子埋进土里,浇了两天水没发芽,就把土刨了,错过后面的开花结果。
后来我学乖了,买基金前就给自己定好“6个月观察期”。去年买的一只科技基,前4个月跌了15%,我没慌,就盯着基金经理有没有换、持仓有没有踩雷,发现都没问题,就接着拿着。到了第6个月,科技板块一发力,基金直接涨回10%,现在还在稳步盈利。
其实买基金真的不用太“急”,你把它当成“养孩子”,给它点时间成长;别当成“炒股票”,天天想着赚快钱。记住:短期波动是基金的“小脾气”,长期收益才是它的“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