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练拳抖的人功夫也可能不错?
更新时间:2025-10-01 15:02 浏览量:1
我反复强调练拳抖的人是错误的,但有的人就是不信,因为有的人练拳抖,但试上去功夫还挺好,所以有人就会认为抖是正确的。
那么,为什么抖不正确却又会显示功夫可能很好呢?
抖,肯定是错的,因为力作用到自己身上了,而不是输出到对方的身上。但是,练是练,用是用。他们虽然练得不对,但用的时候却没有抖,或者抖得比练的时候轻。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练时抖,用时却不抖?
这个道理很简单,练的时候是徒手空练,没有目标,没有限制,没有靶子。就跟写字一样,没有格子限制,随便写,也不算出格。但有了格子,就得在格子内写。初学者都有这样的问题,不给他点力,或者不给他个胳膊,他做不对。
再打个比方,让人空手做斧砍的动作,可能做不好,但给他把斧子,特别是有个要砍的东西,他就砍得很好。
再打个比方,让人模仿擦玻璃,如果没有训练,肯定擦得不像。但若给他个玻璃窗,他肯定会擦,擦得再也没有那么像的了。但只有练过这种舞蹈的人会模仿得像真的在擦玻璃。
练与用脱节,功夫却比较好,比如某多年的推手冠军,表演弹抖的时候就是浑身哆嗦,但他推手的时候劲却不再在自己身上,而是作用到了对方身上。这种情况的确存在。这是因为有了目标,有了靶子,劲本能地用对了。他们的劲感觉比较大,主要是:
一、他们的本力大。这与人的身体质量和速度有关。还有的人身体天生就协调,结构好,力量大。这就是王宗岳说的“先天自然之本能,非后天学力而有为也”。
二、是他们实验多,他们的功夫,练拳只是一个幌子,他们背后也会专门练力量,比如我们看陈家沟的武术学校,学生互相扛着跑,还有一些练力量的器械。三摇三晃太极拳更是双臂抱着粗木头练。说实在的,他们根本不需要练拳。这一种,在摔跤中也有,他们不按部就班地学跤,而是反复跟不同的人摔,摔出技术和经验。这种跤叫“贯熟”。还有可能比相当多的参加正规训练的跤手要好,因为他们的实践多。
三,他们的训练虽然与实用脱节,但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训练了筋骨、肌肉和意识。在应用时可能会比没有训练过的人强得多。
这就跟散打的人不练套路一个道理。连套路都不练,更不必说练得对不对了。
但是,错误就是错误,假如他们练得正确,效果会更好。王芗斋说过功夫好赢一世,有理才赢万年。陈鑫先生也认为太极拳学的就是一个理,“理无气无以行,气无理无以宰。”学拳讲得是一个理。学棋要学棋理,学拳要学拳理。理不对,即使赢,也是王宗岳批评的靠的是先天天赋好——力量大,速度快,反应快……而不是后来学的技术、巧力。
所以,正确的可以学,能学到技术。而错误的只能羡慕,却学不来。你试试他,他功夫很好,但你照着学,却学不来,只能学个样儿,因为不是技术因素,而是人家的天赋好。王战军可以抖,你学只能学他抖的样子,却学不来他的本事。而且,据我看,他现在抖得也轻了。
最近,我看到有一个练形意拳的也抖,还美其名曰“虎抖毛”,很多人笑话他,却讲不到点子上。我批评他:“虎抖毛,不是抖身子。”如果想知道怎么抖,还是观察马牛抖身上的牛虻或者苍蝇,只是皮毛抖,身体不动。也就是说,人家是力量可以达到四梢(非四肢,是发为血梢,齿为骨梢等),而他只是会动身子,不会身子末梢动,比如皮肤动,比如驱动头发或者汗毛。而实质上,我们练的只是力达梢节,力达梢节的目的就是把力量能输出到体外,而不是在自己的身上。
人在对抗中,力量与技术是分不清的。先天能力与后天能力也是难以分清的。但理是容易辨明的。如果自己糊涂,是无药可救的。非得看表象,看不到本质,就弄不清是非曲直,就会颠倒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