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湘潭·旬味时光丨深耕湘潭17载,这家店用“笨功夫”做老实菜
更新时间:2025-09-26 09:47 浏览量:1
“用良心做菜,用真心待客,成就地道家常味”
——“帝一铭”深耕湘潭17载用“笨功夫”做老实菜
全媒体记者 王希台
在湘潭,说起“帝一铭”,很多人的味蕾会不自觉苏醒。
盐菜香猪肉的醇厚、高压锅醋蒸鸡的酸香、水煮杂鱼的鲜辣……这些扎根湘潭人记忆里的味道,被“帝一铭”用17年时间,慢慢熬成口碑。
它不是一夜爆红的网红,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字号,但它用“良心、用心、进取心、感恩心”,把自己做成很多湘潭人心中请客吃饭、家庭聚餐的“首选地”。
2008年,来自浏阳的“80后”熊亮和他不到20岁、刚学厨出来不久的小舅子甘智兵及几位兄弟姐妹来到湘潭,开启创业之路。在湘潭荷塘团山铺开了一家农家乐,取名“帝一铭农庄”。
两年时间,餐馆从2人炒菜变成6人掌勺。
5年之后,第二家店开进板塘铺,“从乡里进了城”。
2016年,第三家店落户盘龙大观园。
2023年,东站店开门迎客,800多平方米,日翻台100多桌。
如今,“帝一铭”已拥有3家门店、100多名员工、40位厨师,成为湘潭餐饮界一个低调却扎实的存在。
很多人好奇:“帝一铭”发展得快,还做得稳,到底靠的什么?
服务好是其一。2010年,他们就到北京学习,把“海底捞式”的服务带到湘潭。免费擦鞋、热毛巾迎客……这些细节服务,是“帝一铭”率先推广的理念。“让每一位顾客都感受亲人般的重视”,这不是口号,是“帝一铭”实实在在的操作准则。
食材好是其二。浸辣椒、腊肉、酸萝卜……全部自制。蔬菜只用当季的,猪肉只选香猪肉,油是茶油和自炼猪油。
“好食材才能做出好味道”,甘智兵说得简单,却坚持了17年。
性价比高是其三。无论是日常小炒,还是宴请聚餐,“帝一铭”的价格都亲民。
很多老客说:“在这里请客,既有面子,也不伤里子。”
餐饮行业人员流动大,但“帝一铭”有6对夫妻员工,还有干了17年的10多位老员工,甚至还有七八位外地员工在湘潭买房安了家。
问起团队稳定的秘诀,甘智兵毫不犹豫地说:“让利给员工,让员工持股,变成利益共同体。我们发展,是为了员工发展。”
企业把员工当家人,员工自然把企业当成家。这种双向奔赴的情感联结,才是“帝一铭”能开出3家店仍保持高水准的底层逻辑。
走进“帝一铭”餐厅,一进门人声鼎沸,座无虚席,大红的灯笼和古香古色的装修,充满老湘潭的生活气息,就像家的感觉。
“盐菜香猪肉”“高压锅醋蒸鸡”“水煮杂鱼”是“帝一铭”的三大“招牌菜”;“生炒牛肉”“粉皮羊肉”“小炒浏阳干菜”“大围山笋丝”是四大“必点菜”;还有“老张特色菜”“热炒菜”“浏阳现蒸菜”“热卤压锅菜”……在“帝一铭”,一定能选到你喜欢的那一口。
“喷香的”“好里手的”“莫炒得浸咸的”“想呷么子点么子”……店里,听到的是“湘潭话”,尝的是“湘潭味”,看到的是浓缩版的“老湘潭”。
经春历夏,人间入秋,家乡的餐桌迎来新一季的满足。
甘智兵特别推荐,入秋后要品尝“盐菜香猪肉”,肥瘦相间的香猪肉与自制盐菜一同蒸制,入口即化、油而不腻,正是秋季进补的佳品。
在他看来,“不时不食”不仅是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智慧。随着“湘超”赛事的火热进行,他希望来自各地的球迷和球员能够通过“帝一铭”,品尝到不同季节的湘潭风味。
从2018年在抖音分享做菜视频开始,“帝一铭”已积累粉丝54.5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店”。但甘智兵始终认为,餐饮的本质离不开良心和手艺:“如今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但真正的流量密码,依然是对食材的敬畏、对味道的坚持、对顾客的真诚。”
17年光阴流转,变的是不断扩大的规模与影响力,不变的是做好一道“良心菜”的初心。在“帝一铭”,时光煨出醇厚的老味道,也沉淀下值得回味的岁月温情。
这个秋天,如果想尝一口地道湘潭味,不妨走进“帝一铭”,用一桌饭菜,感受一座城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