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董其昌的临帖功夫,帖学最后一位大师的名头,可不是叫着玩的
更新时间:2025-09-21 16:27 浏览量:1
文/老鸿
前面聊了不少董其昌的作品,有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有是他的一些临习古人的作品,虽然风格上也比较多变,但整体也都在其建立的“散淡”、“优雅”的书风以内,可以说他的“化”的功夫非常了得。
也有不少书友,持不同的看法,认为董其昌的临帖是不可取的,首先在形上就没有写像,又怎么去谈神呢。虽然说的不无道理,但也要明白一件事,临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是用尽一切的方法手段,把字写像就够了吗?现实当中的确见过一些临帖比较厉害的,写的甚至可以说下真迹一等。
但是你要去看他现场去临的话,估计会感觉到不可思议。写的那叫一个慢,甚至看一笔写一笔。就像行草,它是动态的、鲜活的,需要一定的速度,也需要气势的连贯。写楷书慢慢腾腾的也就算了,写行书写草书,肯定是不行的。
临帖的目的其实一方面,去学古人书写的习惯,一方面是寻找笔法及结字当中的规律。但书写习惯的前提就是书写,没有了书写,无论你临的多么精工,除了让人夸你的功力深厚以外,其它的意义都不太大。
以前我也老是听到“自然书写”这个词,很多人可能也把它理解的有些偏了一点,认为自然书写,就是拿起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理解起来,虽然是有那个意思,但此自然非彼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说,在我们以遵循用笔的规律,及正常该有的书写速度上的一种自然。
咱们去学习古人,目的是去找到一些用笔结字的规律,其实这个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似比较高深的“道”,任何事物的发展,其实都离不开它自身的规律。古人留下来的作品,很多都是生活当中的一些书信手札、便条之类的东西,他们的书写其实只是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没有人会为了一封信去设计半天的,他们的书写其实就是符合最基本的书写,也就是我们说的“自然书写”。
临帖有时候是相当于与古人对话,并且顺着古人的脚印往前去走。虽然是按着古人的脚印来走,但是要去明白一个道理,首先你是要先会走才行,在走的过程当中,逐渐去契合古人的脚步,慢慢的也就行成了自己的习惯。
咱们看董其昌的临作,其实就是这样的。可能他临的不会特别的精致、特别的像,但他却是在书写,用自己的脚步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