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以法治“绣花”功夫护航服装产业发展
更新时间:2025-09-22 12:17 浏览量:1
高邮市司法局立足服装产业发展实际,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织密法律服务网,有力推动“法治护航指数”向“产业发展指数”转化,为地方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是找准“针眼”贴心宣传,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聚焦服装行业普遍存在的火灾、机械伤害等高发风险点,联动应急管理、工会及服装行业协会等部门组织,组建“法安针”普法宣讲团,深入塑电厂、莲花路、新联社区等产业疏导点设立联合普法咨询台,向企业和从业人员定向发放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和服装加工场所安全操作指南等实用资料。改变传统说教模式,选取典型事故案例制作成警示教育短视频,在企业车间、员工休息区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编制并推送《服装企业安全生产法律责任清单》电子手册,方便企业随时随地在线自查自纠,将安全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深入服装产业集聚区开展“反三违”有奖竞答、消防应急演练等活动,以互动体验方式推动安全生产法治知识深入人心。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宣讲活动21场次,发放民法典宣传册、企业安全生产手册、责任清单、等各类普法资料1200余份。
二是巧理“丝线”多元解纷,促进产业和谐稳定。结合服装产业用工灵活性强、供应链关系复杂等特点,组建“司法所干警+企业‘法律明白人’+村(社区)网格员”队伍,运用“五色”(蓝、黄、橙、红、紫)预警模型,动态监测评估矛盾纠纷态势,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今年1月,高邮镇某服装企业因工资发放问题出现纠纷苗头,高邮司法所依托该预警模型提前研判,协同镇社会治理办、社会事业发展办等多部门介入,成功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积极构建以镇综治中心为枢纽的“1+N”多元联动调解机制,整合司法所、行业协会、个人调解室等力量,形成“法律释明+行业规约+情感疏导”调解模式,提升纠纷化解成功率。同时,联合法院、仲裁机构,为服装产业开通“产业纠纷绿色通道”,实现“调解-仲裁-诉讼”无缝衔接,缩短纠纷处理周期,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1-8月,成功化解涉服装产业矛盾纠纷53起,其中调解介入49起,引导通过仲裁解决3起、网格法庭解决1起。
三是织密“针脚”精细服务,激活长效治理动能。针对服装产业“订单式用工”普遍的特点,组织律所、法律服务所及政府法律顾问成立“服装产业护航法律联盟”,深入高邮镇、开发区相关服装企业,采用“望闻问切”四步法,全面排查企业在合同履行、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并出具专业“法治体检”报告。组建由15名党外律师构成的“知行律动”服务队,为全市服装企业提供法律体检、合同模板库建设、经营风险预警等定制化法律服务,帮助企业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合规”转变。联合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高邮分中心、市人社局、税务局等部门,为市服装行业协会的30余家企业代表开展政策法规专题培训,帮助企业代表准确理解法规、规范用工行为,从源头预防劳动纠纷和诉讼风险。截至目前,累计走访服装企业46家,出具“法治体检”报告37份,帮助审查合同21份,提供法律建议60余条。(高司萱)
本文来自【新华法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