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怪兽”啃噬三十余年,医生“绣花功夫”重启女子有声世界
更新时间:2025-09-20 18:32 浏览量:1
戈女士今年42岁,被中耳炎“折磨”的噩梦却已有30余年。童年时一次意外的耳膜穿孔,因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了双耳的长期慢性中耳炎。多年来,她的右耳反复流脓、时常疼痛,双耳的听力也不断下降。
“耳朵里总是嗡嗡的,很早之前就听不清了,大家也不爱和我说话。”与人沟通的不便,令戈女士十分忧伤。至就诊前,戈女士的听力已严重丧失,仅能感知少量声音,日常生活受到巨大影响。
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谭岭详细检查发现:戈女士的病根远非简单的炎症,其右耳在长期的慢性感染下引发了中耳胆脂瘤。中耳胆脂瘤并非真正的肿瘤,是一种由角化上皮细胞堆积形成的囊性结构,但它会逐渐侵蚀周围骨质,就像“吃”骨头的怪兽,并造成组织粘连,破坏中耳、内耳甚至颅内结构。
戈女士右耳内有大量新生肉芽,且半规管骨质缺损、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谭岭主任带领团队实施了持续灌流模式下经耳内镜中耳乳突病变改良切除术,通过5毫米左右的小切口一点点清除病灶,如绣花般细致修复被胆脂瘤破坏的组织,为听力重建扫清障碍。
待耳部环境稳定后,医护人员为戈女士实施了双耳的鼓室成形术,童年时出现的“漏洞”被补上,损坏的耳部传音结构时隔三十余年终于成功重建!
术后,医护人员进行专业诊疗的同时,也给予了戈女士更多心灵上的关怀,帮助她尽快适应“有声”世界,出院时,听着医护人员特意放慢语速的叮嘱,戈女士的泪水夺眶而出:“你们不仅治好了我的耳朵, 更让我重新感受到了真实的关怀!”
(戈女士家人送来锦旗)
一、什么是中耳胆脂瘤?
中耳胆脂瘤是由于中耳内角蛋白的鳞状上皮异常堆积而形成的假性肿瘤。它可以是先天性的,与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有关;也可以是后天性的,通常由咽鼓管功能不良、慢性炎症刺激、鼓膜穿孔等因素诱发。
中耳胆脂瘤的主要危害在于其破坏性和并发症。尽管是良性病变,但由于其病理特点,胆脂瘤往往侵犯周围健康组织,导致一系列并发症,造成听力丧失、脑脓肿等严重后果。
二、中耳胆脂瘤有哪些症状?
• 耳流脓:耳朵内长期流脓,脓液常伴有特殊恶臭。
• 听力下降:胆脂瘤组织破坏耳部结构,造成听力的下降或丧失。
• 耳痛与耳鸣:耳鸣多为高音调或低音调间断性出现。
• 眩晕与面神经麻痹:胆脂瘤破坏迷路骨壁形成瘘孔,或感染累及面神经时,可出现眩晕和面神经麻痹的症状,表现为口角歪斜、眉弓不能高抬等。
• 其他颅内外并发症:包括硬膜下脓肿、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三、中耳胆脂瘤如何治疗?
中耳胆脂瘤的治疗主要是以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同时可针对患者病情选择性置入人工听骨、重建听骨链、修补鼓膜等,从而提高听力;如有病变引起的面神经瘫痪,清除胆脂瘤进行面神经减压后症状会有所改善。
中耳胆脂瘤治疗手术范围不大,中耳结构复杂,手术十分精细。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配备蔡司耳显微镜、卡尔史托斯超高清内窥镜、梓锐耳科电钻等专业设备,每年完成该类型耳内镜持续灌流下乳突改良根治+鼓室成型手术数十台,手术创伤小、愈合快、患者术后听力恢复良好。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刘卓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