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张长宁|笔墨里的蟹子——徐渭和齐白石的写意功夫

更新时间:2025-09-19 10:13  浏览量:1

笔墨里的蟹子

——徐渭和齐白石的写意功夫

□ 张长宁

水墨画里的大写意,是个妙东西。不求画得跟真的一个模子,讲究的是几笔下去,把精气神全勾出来,提笔就带情绪,落纸就见心思。这路画法,明朝的徐渭开了头,到了近现代,齐白石又给它添了新意思。两人手底下都画过蟹子,拿这蟹子比一比,就能看出大写意是怎么一代代传下来,又怎么变出花样的。

齐白石《荷蟹图》

一笔墨,两辈子的传承

徐渭和齐白石画蟹,骨子里是一路的——都不爱在细枝末节上较劲,讲究的是“画魂不画皮”。

徐渭那幅《黄甲图》里的蟹子,真叫绝。蟹身就三笔浓墨,看着随意,可那圆鼓鼓、沉甸甸的劲儿全出来了;蟹螯勾得细,却带着股子张牙舞爪的凶相。最妙是蟹腿,墨色有浓有淡,线条有直有弯,看着就像那蟹子正横着往水里爬,腿一伸一缩的,活泛得很。这哪是画蟹,是把蟹子的性子画出来了,就像老南京人深秋吃蟹,不挑大小,就图那口鲜灵劲儿,滋味全在那股子活气里。

齐白石画蟹,也是这个理,不爱啰嗦。他自己说:“余之画蟹,七十岁之后一变,此又变也。”七十岁后,他画蟹壳,几笔下去,笔缝里就显出壳上的凹凸,跟摸得着似的;蟹腿刚劲,一笔是一笔,却能看出横行的架势。群蟹图里,有的墨浓,有的墨淡,有的尖脐(雄的),有的团脐(雌的),腿伸得长还是蜷得短,都不一样,跟河里捞出来的活物似的,乱中有序。这种少费墨、多带劲的能耐,正是从徐渭那儿学来的,一点不含糊。

徐渭《酒蟹图》

蟹子肚里的心思,各有各的味

可毕竟差着几百年,两人的蟹子,藏的心思不一样,看的角度也不同。

徐渭的蟹子,带着股子文人的犟劲。他这辈子倒霉事多,怀才不遇,心里的火气、怨气没处撒,全泼在画里了。除了《黄甲图》,他那《蟹鱼图》更有意思:蟹子半藏在水里,半露出来,看着跟要飞似的;旁边的鱼翘着头,尾巴甩得欢。这哪是鱼蟹,分明是他自己——有时候想藏着,有时候想蹦出来,一肚子不合时宜。《黄甲图》里,荷叶都枯了,透着股冷清,可蟹子却“气豪粗”,配的诗说“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明着说蟹,暗地里骂那些没本事却当官的,笔墨里全是狂傲。

齐白石的蟹子,就接地气多了。他是庄稼人出身,看蟹子就像看地里的庄稼,亲得很。他画蟹,常配上大芋叶,蟹子在叶底下爬,一股子田埂上的自在劲儿。那时候西洋画刚传进来,他悄悄学了点光影门道,画蟹腿时,笔锋一转,就带出点立体的意思,看着更实在。有人说他画得“太俗”,像素描,可老百姓爱看啊——这蟹子,是饭桌上的下酒菜,是田埂边的玩意儿,透着日子的热乎气。这哪是变味了,是给老画法添了新滋味。

徐渭的蟹是下酒的辣菜,齐白石的蟹是配粥的小菜,味不同,可都下饭。

从徐渭到齐白石,这蟹子画得明白:大写意这东西,跟老南京的盐水鸭似的,卤子(传统)不能变,可火候(时代)得自己掌。徐渭用笔墨浇胸中块垒,立了写意的“骨”;齐白石拿生活当料,给这骨头上添了“肉”。两人手底下的蟹子,一个狂得有风骨,一个俗得有滋味,合在一块儿,就把大写意的道理说透了——守住根本,再掺点自己的真性情,老手艺就永远活泛。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