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炼“真功夫”方成“零事故”
更新时间:2025-09-19 00:39 浏览量:1
转自:劳动午报
安德琪是北京公交集团客八分公司M22路驾驶员。从业24年来,他潜心钻研山区公交驾驶技术,总结推广了“山区道路安全行车工作法”和节能减排“六步操作法”,有效降低了山区线路事故率。2020年,他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此前,安德琪在929路驾驶,该线路多山路,坡陡弯急且路窄,有51个站点,单程耗时约1小时30分钟。他每日驾驶10米长公交车穿行山路,坚守岗位20余年。
“我手中的方向盘关乎一车人的生命安全,必须对乘客及其家人负责,安全重于泰山。”安德琪始终将乘客安全放在首位,凭借精湛的车技和丰富的经验,为村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服务。20多年来,他安全行车近7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19圈。他还总结出山区安全行车法,并推广给其他驾驶员,显著降低山区线路事故率。
工作中,安德琪积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投身实践提升技能。2021年12月,以其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他带领7名成员聚焦生产难题,完成多项创新研发。“轮胎双向打掩器”项目获北京公交集团公司职工创新大赛三等奖,该装置安全有效、耐用省钱、便携易操作,能降低驻车隐患,已广泛应用于山区公交线路。
作为工作室领头人,安德琪勇担“带徒传技”责任,推动职工开展“五小”发明。他为山区驾驶员授课,传授工作法与经验,从基础车辆操控教起,细致讲解平稳起步技巧,避免急加速致乘客不适与车辆损耗,兼顾降低能耗与保障行驶顺畅。
在安德琪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积极围绕创新点子工作,经常能提出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工作室中的2人技能等级分别晋升为高级和助理技师,1人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
安德琪认为,提升技能不仅是实现自我成长的路径,更是守护乘客平安出行的依托。在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中,他与不同线路驾驶员交流,记录车型、线路特点与困难,回队后带领成员分析研讨,解决诸多难题,让公交驾驶员开车更安心、乘客出行更舒心放心。
□本报记者 盛丽 通讯员 卓亚娟/文 通讯员 任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