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中南这字火了!一笔一划藏着欧体的“硬功夫”
更新时间:2025-09-18 06:56 浏览量:2
最近刷到一组中南的书法作品,瞬间被戳中——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江湖体”,也不是刻意追求飘逸的“炫技字”,而是一笔一划都透着“工整”,横平竖直里藏着股说不出的端庄大气,细品之下,满是欧体的影子,看得人心里格外舒服。
有人说“书法看的是风骨”,中南的字,恰恰把这份“风骨”写在了笔墨里。
不管是校园里的石刻题字,还是书法社团学子的日常习作,哪怕是一张普通的练字纸,都没有半点敷衍:点画如“高空坠石”,落纸有力;横画“左低右高”却不歪斜,像稳稳的梁;竖画笔直如松,透着一股挺拔;折角处带着欧体特有的“方笔”,刚劲却不生硬,就像欧阳询《九成宫》里的字,每一笔都有“规矩”,每一字都有“章法”。
欧体的“大气”,从来不是“装出来的”
很多人觉得“端庄大气”就是把字写得大、写得粗,其实错了。
欧阳询的欧体,讲究的是“小中见大”——字哪怕写得不大,结构却“严谨险峻”,中宫收紧,外拓伸展,比如“宫”“国”这类字,里面的笔画挤得匀称,外面的轮廓撑得稳当,看着就像一座工整的小宫殿,不飘、不晃、不塌。
中南的书法,恰恰吃透了这份“规矩”。
有位中南的书法老师说:“教学生练欧体,先不教‘写好看’,先教‘写端正’——横画的倾斜角度不能超5度,竖画要对着田字格的中线,点画的位置差一毫米都要改。”就是这份“抠细节”,让中南的字没有“野路子”的浮躁,多了欧体特有的“沉稳感”。
之前看学生临摹《九成宫》的片段,“泉源在庭户”五个字,横画平行,竖画对齐,每个字的重心都稳稳落在中间,没有一个笔画“偷懒”,没有一个结构“跑偏”。
网友评论:“看这字,感觉连呼吸都慢了,欧体的端庄太治愈了!”
想练欧体?中南书法里藏着3个“入门小技巧”
如果也想练出这种“工整大气”的字,不用一开始就啃大部头,从中南书法的“练法”里偷3个技巧,新手也能上手:
1. 先练“笔画的规矩”:别一上来就写整字,先把欧体的8种基本笔画拆开来练——横画要“起笔稍顿,行笔平稳,收笔回锋”;竖画要“起笔藏锋,行笔垂直,收笔有力”;折角要“顿笔后转锋,方中带圆”。
每天练10分钟,比写100个整字有用。
2. 用“田字格找结构”:欧体最讲究“结构对称”,比如“中”字,竖画必须在田字格正中间,上下横画的间距要相等;“大”字的撇捺要像展开的翅膀,角度对称,落点对齐。
用田字格练,比盲目写更能找到“欧体的骨架”。
3. 从《九成宫》选“简单字”开始:别一上来就临整篇《九成宫》,先挑“一、二、三、十、中、人”这类简单字,把每个字的结构吃透——比如“一”字,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左低右高,两头稍重”;“十”字,竖画要穿过横画的中点,上下长度要匀称。
练熟10个简单字,再进阶更难的字,进步会更快。
书法的“美”,从来不是“飘”出来的
中南的书法火,不是因为“网红感”,而是因为它把欧体里的“端庄、严谨、大气”,写成了普通人能看懂、能学的样子——没有故作高深的技巧,只有一笔一划的扎实;没有追求“标新立异”,只守住“笔墨里的规矩”。
就像网友说的:“现在太多人写字追求‘个性’,却忘了书法的根是‘端正’。
中南的字,让我想起小时候练书法的初心——把每一笔写好,把每一字写正,这才是书法该有的样子。”
如果你也喜欢欧体,不妨从今天开始,拿起笔,练一个“横”,写一个“竖”,慢慢来,像中南的字一样,在规矩里写出属于自己的“端庄大气”。
你练过欧体吗?有没有被
《九成宫》里的字惊艳过?评论区聊聊你的练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