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杭州这里上新!“幸福的味道”全是真功夫,3碗吃不够……

更新时间:2025-09-13 22:00  浏览量:1

"

走进杭州的面馆,各家的招牌上写的都差不多,虾爆鳝、爆鳝面、虾腰面、猪肝面……这些赋予一碗面不同名字的配料,俗称浇头,是一碗面的精髓。

在杭州还有一种面,是稻米做的,叫米粉面。每到秋收过后,天气转凉,小吃天堂桐庐就开始做米粉面,许多家庭自己磨粉、蒸熟、晾晒、切丝,全程是纯手工。

因为米粉面制作场面较大,往往不少四邻好友纷纷上门帮忙,大家边忙边聊、边做边吃的愉快经历,形成了吃米粉面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

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先。

面条全国到处都有,千百年来世世代代,人们用灵巧的双手做出了不同的面,我们桐庐老家人会做面,其中有一种纯手工做的米粉面,工程浩大,全村的人几乎都参与了其中,是最有仪式感的面。

秋收过后,暑云散,凉风起,村里的人家开始张罗做米粉面。

在我家,做米粉面之前,妈妈习惯看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所在区域要是没被那条蓝线划到,尽可放心地把三五十斤的早稻米浸泡下去,经过两个昼夜的静止,大米膨胀了,就可以磨米浆了。

农村人热情,知道哪家在做面,都会主动往这家走,推磨添米,搬家什,都会搭上一把手,和气的很。

推磨用的架子是个丁字形的庞然大物,在“丁”字一横的两头,用麻绳拴住,挂在高高的天花板下面,呈现出一个三角状,“丁”字的竖钩处是一个大陀螺,套在石磨的桩子上,我猜发明这个工具的人一定是鲁班的后代。

磨米浆是力气活,通常是男同志轮流上阵,两只脚一前一后站立,膝盖微屈,两只手抓住架子的中间处,经腿部带动腰胯再带动手臂发力,石磨顺时针转动,力量了得,屋里凭空有了龙卷风的存在,在直径一米的范围内不停转动了上万次。

添米的活是女眷承包的,虽说花不了大力气,但是个眼尖手快的活,趁着架子转过去的空当,伸出手臂,使出了箭矢般的速度,一勺大米不偏不倚落在石磨眼里,然后像牛皮筋回弹似的把手臂缩回来。大米和清水的比例是有讲究的,水放少,面皮生硬,口感不好,水太多,米浆挂不上,成不了型,所以添米又是个技术活,渐渐的水桶里的大米在石磨的“呼呼”声中见了底,白色的米浆在大木桶里静候着,说不出的诱人。

夜色临近,爸爸把土灶的两只大锅的水烧开,妈妈把浇粉面用的家什摆放妥当,来帮忙的婶婶们早早的到了我们家,说道,这边忙完,还要去村东头的方奶奶家。

隆重的浇粉面开始了,她们利落地系上围裙,卷起袖子,拿起勺子舀上一勺米浆倒进圆形的竹筐,两只手托着竹筐左右上下一转一颠,米浆均匀地摊在了竹筐中,然后用一只筷子沿着边缘画一圈,我不解,妈妈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等下你就知道了。

她们把竹筐放进锅里,蒸三四分钟后,面皮起泡,即熟透,烫手的很,拎起出锅,她们灵活的身段一个转身,把竹筐倒搁在毛竹竿子上,再用筷子挑起面皮,手指一拨,哧溜一下就剥下来了,紧接着进行下一轮,我瞬间领会了其中之意。另外几个大妈也没闲着,粉面粿晾凉后收起,分几处叠在大号的竹筐里。

她们边唠边干,炉膛内火苗燎动,蒸气缭绕占领了整个厨房,炉火越明亮,厨房越神秘,我们每个人都在腾云驾雾,脸颊红润了起来,有一种仙女下凡的好看。淡淡的粿香啄破水雾,带着湿润的水汽,厮磨着我们的耳鬂,飘出门去,寻找旷野漫卷而来的金色种子。

农村人好客,浇粉面之前,妈妈会做上一大盘九头芥辣椒炒豆腐干,准备一大碗红糖,一碗酱油。戌时到,晚饭已消食,村里人踱步过来吃上一个粉面粿,既饱了肚子,又撑了场面,妈妈多加进的几斤大米,足够村里人尝个味道了。

我喜欢把粉面粿卷起,蘸着红糖吃,一口咬下去,粿皮滑溜溜的,满嘴的香甜,好吃到失语。

隔日,当太阳爬上大礼堂东面的檐角,晒谷场上像赶集一样的热闹,两三户人家的粉面粿要晒出来,竹席把晒谷场铺满了,一叠叠的粉面粿被抬到了阳光下重见光明,掀开布罩时,看上去只有一个粉面粿,剥啊晒啊!上千个白玉盘明亮剔透,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冲着太阳升华,我想,这一定是太阳和月亮相邀万亿年的约会。

粉面粿晒至半干,就可以收起来了,这个时辰往往是做饭吃饭的时候,但是不用我们发愁,大家算准了时间,原班人马又一次出现在了晒谷场,她们分工明确,忙完这家帮那家,在阴凉处围着临时搭起来的大砧板忙活开了,两个粉面粿中间淋上一小调羹菜籽油,手掌轻压把菜籽油抹匀后,卷成筒,切成丝条状。她们腰板笔直,眼神专注,世界在她们眼里仅此一个点,切面声,谈笑声,风吹声,勤劳与满足在这片大地上演了千万年。

晒米粉面的人,手脚就是快,她们把切好的米粉面理成大号回形针的造型,在经历了某种凌乱之后,一帖一帖的米粉面整齐地出现在了闪闪的阳光下,愈来愈松脆透亮。

前几日,爸妈给我邮寄了一箱米粉面,收到时,我开心不已。

米粉面有很多种烧法,各具风味,炒食亦佳,米粉面先用冷水泡发变软备用,热锅下油,肉丝胡萝卜丝辣椒快速翻炒煸香,依次加入青菜豆芽及调味料,然后放入米粉面鲜酱油不断翻炒,撮上一把葱花,即可出锅。米粉面根根分明,滋溜一口,爽滑入味,面的香,菜的香在唇齿间游荡,明明炒了一大锅,最后还是给我们三张嘴“包圆了”。

每一根透明的米粉面,带着隆重的仪式感,每一口生香的米粉面,都有人去尝,带着牵挂与期盼,生生不息。

一碗米粉面

引起一波“回忆杀”

现在很少见到自家纯手工磨面了

造型奇特但效率很高的石磨

逐渐减少消失不见

只有经营老物件的体验场所

还偶尔能见到

那些不能忘却的童年记忆

和根植于记忆深处的儿时美食

总会让我们时不时回味

曾经的难忘经历

你吃过米粉面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