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围绕破、育、扬下功夫,重庆婚俗改革为爱“减负”
更新时间:2025-09-12 13:54 浏览量:1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张莎 首席记者 龙帆
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婚俗改革工作备受社会关注。9月12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局长阚吉林介绍,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以婚俗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有效减轻群众婚嫁负担。
大足区自2021年启动婚俗改革以来,结婚登记的新人中低彩礼、零彩礼的占比达到85%以上,选择旅游结婚、集体婚礼等新型结婚方式的占30%以上,成功创建了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黔江、大渡口、垫江等10多个区县也通过创建市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培育打造了“巴姐睦家”等婚姻家庭服务品牌,营造了喜事新办、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氛围。
市民政局局长阚吉林。首席记者 龙帆 摄
阚吉林表示,在推进树立文明婚姻新风、倡导文明婚俗方面,我市从“破、育、扬”三个字上下功夫。
“破”不良习俗。12个市级部门联合出台16条支持婚俗改革试点政策措施,为开展婚俗改革试点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全市建成7226个红白事理事会等基层组织,各区县将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列入清廉村居标杆案例以及“文明村户”“最美家庭”评选,形成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良好机制。比如,巴南区成立婚宴服务指导队,由村居干部和热心群众自发组成,在辖区村(居)民办理婚宴时宣传婚俗改革政策,引导居民抵制大操大办、恶意婚闹等婚嫁陋习,群众婚事负担明显减轻,社会风气得到持续净化。
“育”时尚新风。持续推进婚姻登记机关提档升级,打造两江新区婚姻登记处、巫山县“云端之约”等15个特色婚姻登记服务场所,成为当地“幸福新地标”,既提升了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又促进了“甜蜜经济”发展。我市举办首届结婚登记颁证员技能大赛,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开展既体现文化内涵,又兼具时代气息,与生态环保、民族特色相融合的特色婚姻登记颁证服务,让结婚变成增进幸福、弘扬新风的生动载体。推行文明节俭婚俗礼仪,利用“5•20”等时间节点,通过举行颁证仪式、举办集体婚礼等形式,大力宣传婚俗改革、倡导文明新风。例如,我市去年举办的首届川渝集体婚礼,就吸引了100对川渝新人参加。
“扬”优秀文化。我市以“场景创设+活动培育”为思路,在婚姻登记大厅、结婚登记户外颁证点等场所积极建设婚姻家庭文化展示墙,开展沉浸式文化倡导。各区县、各镇街结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度挖掘既具有地方特点、风土人情、民族特色,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音乐、仪式、诗歌等不同形式的婚俗文化。比如,大足区围绕大足石刻“慈善孝义廉”传统文化打造婚俗文化展览馆、婚恋一条街。全市通过打造乡风婚俗馆、建设婚俗文化广场等形式,总共建成婚俗文化阵地4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