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颗“平安铆钉”的守护!达拉特旗公安局平原街派出所用“笨功夫+巧办法”织密平安网
更新时间:2025-09-12 10:47 浏览量:1
在达拉特旗基层治理的第一线,达拉特旗公安局平原街派出所社区警务队的16名民警辅警,如16颗牢牢铆紧的“平安铆钉”,深扎社区土壤。他们以“深耕社区、服务群众”为核心,深化警社融合机制,推动警务工作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将80%的工作时间投入社区一线,在信息采集、矛盾化解、反诈宣传等工作中精准发力,为辖区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平安防线”。
80%时间沉底社区:用“笨功夫”筑牢基础信息“活数据库”
“基础信息是社区治理的‘根’,根扎得深,工作才有底气。”社区民警小郝的这句话,是16名民警辅警的共同信念。每天清晨,他们揣着警务通、带着登记表走进街巷楼栋,把80%的时间花在“扫楼串户”的“笨功夫”上。
针对上班族白天不在家的痛点,民警主动调整作息,利用傍晚余晖、周末假期上门走访;遇到独居老人,不只是机械采集信息,还会多坐一会儿唠唠家常:“张大爷,您儿子最近回来看您没?家里燃气灶可得定期检查,安全第一。” 一次走访中,民警小郝发现独居的王阿姨家来了新租户,立刻拿出警务通细致登记:“王姐,麻烦请租户提供一下身份证照片,我们补录完信息,后续有啥情况也方便联系。”凭借这份“磨破鞋底”的坚持,再加上与社区网格员的紧密协作,社区民警们精准掌握了辖区4万余户居民的详细信息,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让基础信息库从“静态台账” 变成了“动态活数据”。
警社联动发力:用“巧办法”织密矛盾纠纷“化解网”
社区矛盾多是‘芝麻小事’,但拖久了、闹大了,就可能变成‘心头大事’。”石化社区民警老赵深谙此理,他主动牵头,联合社区网格员、居委会成员组建“矛盾调解小分队”,把调解现场直接搬到居民家门口。
就在上个月,辖区内两户居民因楼道堆放杂物起了争执,甚至吵到要动手。民警接到网格员反馈后,立刻带着调解员火速上门。“李哥、张姐,咱们都是住了十几年的老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多不值当?”民警先安抚双方情绪,再掰开揉碎摆事实、讲道理:“楼道是公共区域,堆杂物不仅影响通行,还存在消防隐患,真出点事大家都揪心,咱们一起把杂物清了,以后互相多体谅,咋样?一番耐心劝解下,两户居民终于握手言和,还主动一起清理了楼道。今年以来,警务队靠这“警社联动”的巧办法,已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140余起,成功率达98%,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借力企业晨会:让反诈宣传“直通车”开进心坎里
“现在诈骗手段更新快,企业员工上班忙,没时间参加集中宣传,那咱们就‘蹭’他们的晨会!”针对辖区企业密集、员工易成诈骗目标的特点,锦园社区民警小尚想出了 “借力晨会”的宣传巧招。
每周一,民警都会提前梳理近期高发的“网络刷单”“冒充客服退款”等诈骗案例,提前与企业沟通好时间。晨会开始后,民警用10分钟时间结合辖区真实案例“以案说法”:“上个月,咱们辖区有位居民信了‘刷单返利’的幌子,前前后后转了几万块,最后血本无归。大家记住,凡是要先交钱的‘兼职’,全是诈骗!”讲完案例,民警还会同企业平安志愿者一起现场帮员工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您看,这个APP能自动拦截诈骗电话,如果遇到可疑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们24小时都在线。” 从“冒充公检法诈骗”到“网络刷单诈骗”,从“交友诈骗”到“贷款诈骗”,民警们一一剖析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和话术,提醒企业员工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轻易转账汇款。自8月以来,民警已先后走进16家企业开展“反诈晨会”,企业员工的识骗防骗意识显著提升,反诈宣传真正从“走过场”变成了“入人心”。
今后,达拉特旗公安局平原街派出所社区警务队将继续以“笨功夫”夯实根基 ,持续细化基础信息采集,让数据“活” 起来、“准”起来;以“巧办法”提升效能 ,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让社区“和”起来、“稳”起来;以“实举措”守护平安,深化反诈及各类安全防范宣传,让群众的安全感“满”起来、“强”起来。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更安全、更稳定的社会环境。(冯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