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兵,当初被副营长瞧不起,谁知如今竟成了副营长的上级领导
更新时间:2025-09-10 15:34 浏览量:2
李建军到部队报到那天,迷彩服的袖口还沾着没洗干净的泥浆。副营长王大海在操场边抽烟,瞥了眼他佝偻着背扛行李的样子,朝着身边的文书嗤笑:"这兵看着就没精气神,估计是来混日子的。"
这话恰好飘进李建军耳朵里,他攥着背包带的手紧了紧,没吭声。新兵连三个月,他果然成了王大海眼里的 "问题兵"。五公里越野总落在最后,单杠拉不满三个,战术训练时动作僵硬得像块木板。
"李建军!" 一次队列训练,王大海的吼声震得人耳朵疼,"你这正步走的,是给烈士送行呢?脚抬高点!没吃饭吗?"
李建军脸涨得通红,使劲把腿抬高,皮鞋跟在水泥地上磕出脆响。可越紧张越出错,顺拐的毛病又犯了。队列里响起憋不住的笑声,王大海把手里的指挥棒往地上一摔:"出列!给我围着操场跑十圈,啥时候想明白了再归队!"
那天中午,李建军啃着冷馒头,看着训练场上王大海被一群老兵簇拥着说笑,心里像塞了团浸了水的棉花。同屋的新兵张磊拍他肩膀:"别往心里去,王副营就这脾气,他以前是侦察兵出身,对谁都横。"
李建军没说话,晚上熄灯后,悄悄摸黑到器械场加练。单杠上的铁杠冻得像冰,他手心的茧子磨破了,血珠渗出来粘在杠上,借着月光能看见淡淡的红。
转折出现在第二年的技术比武。李建军报了没人看好的无线电通信科目,每天抱着厚厚的密码本背到深夜。别人练操作时他在旁边看,回到宿舍用硬纸板画模拟面板,手指头在上面戳得生疼。
比武那天,王大海作为裁判组成员坐在观礼台,看见李建军在操作台前提着耳机,手指在键盘上翻飞的速度快得成了残影。最后公布成绩,这个总被他骂 "废物" 的新兵,竟然拿了全旅第一。
颁奖时,旅长拍着李建军的肩膀问他想要啥奖励,他立正敬礼:"报告首长,我想进教导队学习。"
王大海在台下撇撇嘴,跟身边人说:"运气好罢了,真要带兵还得看硬功夫。"
可李建军的硬功夫,恰恰是在教导队练出来的。别人周末请假出去逛街,他抱着战术教材在教室啃;野外驻训时,别人裹着被子睡觉,他在帐篷外练口令指挥,直到嗓子哑得说不出话。
三年后,李建军从军校毕业,成了特务连的排长。再见到王大海,对方还是副营长,见了他只是抬抬下巴,那股子轻蔑劲儿没减多少。有次联合演练,王大海指挥的装甲连出了纰漏,是李建军带着通信排连夜架线,才没耽误总攻时间。
"运气不错。" 王大海事后拍他胳膊,语气里带着点不自在。
李建军笑笑:"副营长,下次可以试试备用频率。"
再后来,部队改革,李建军因为在几次重大任务里表现突出,一路升到了营长。而王大海,因为训练方法老旧,加上一次考核中出了安全事故,还在副营的位置上原地踏步。
宣布任命那天,旅部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当旅长念到 "任命李建军为合成营营长" 时,王大海手里的笔 "啪嗒" 掉在桌上。他抬头看着走上台的李建军,对方穿着笔挺的常服,肩章上的星徽在灯光下亮得晃眼。
散会时,李建军在门口遇见王大海。对方张了张嘴,脸涨得跟当年那个顺拐的新兵似的。
"王副营," 李建军先开了口,语气平和,"下午合成营有战术推演,您经验丰富,过来给提提意见?"
王大海愣了愣,赶紧点头:"哎,好,好。"
看着李建军转身离开的背影,他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在操场上跑步的新兵,棉袄后背湿了一大片,却始终没停下脚步。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王大海弯腰捡笔时,忽然觉得眼眶有点发热。
李建军到任后,没提过当年的事。只是有次跟指导员聊天,说自己永远记得刚入伍时,王副营那句 "混日子" 的评价,"那话听着扎心,但真把我从懒劲里拽出来了。"
这话后来传到王大海耳朵里,他沉默了半天,在训练场上第一次对犯错的新兵说:"慢慢来,谁都有个过程。"
感谢鉴赏,多谢关注
[注:本文为虚构故事,旨在展现一种生活态度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并非真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