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评论|一饭封神,“神”在反内卷
更新时间:2025-09-09 18:02 浏览量:2
川观新闻评论员 周丽萍
近期,一款美食竞技类综艺《一饭封神》火了。这款节目通过聚集百名厨师,让来自天南海北的民间小厨向顶尖大厨发起挑战,让中国味道在激烈PK、多元诠释中,呈现出千般意境。
就节目本身来说,能把熟透了的美食节目做得新鲜好看是本事;而这个节目更大的本事,还在于把线上节目热度转化为线下消费动能,探索一个激活传统消费的新模式。
合作平台在线上开设了《一饭封神》专题页面,通过专属流量倾斜、主厨直播等方式,将节目热度精准导向参赛餐厅和同款美食;众多网友开始“跟着一饭封神吃”,走进节目里的餐厅,也带动了全国各地特色餐厅的堂食消费,形成“看节目 → 找同款 → 消费/购买”的商业价值闭环。
据平台团购数据,节目播出以来,参与节目的多地餐厅生意普遍“高涨”。成都餐饮堂食线上交易额稳居全国新一线城市第一,平台上的节目同款美食套餐订单量周环比增长3倍。被评委谢霆锋盛赞的一家成都香辣蟹,因为人太多,门店已经取消了电话预订,只能线上排队。
通过综艺流量向线下赋能,这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联动,也是一个文化IP与餐饮行业深度融合、进而激活消费的典型案例。而若将视角聚焦到餐饮产业,反内卷意义更显深刻。
如今的餐饮行业也深陷内卷泥潭:一些商家一方面卷折扣、卷低价,一方面压低食材成本、缩减制作工序,陷入 “价低质差 — 客流流失 — 更低价” 的恶性循环;也有扎堆模仿网红餐厅,热度褪去便迅速被市场淘汰……种种“卷”法不仅消耗着商家的精力与口碑,更让餐饮行业失去了本应有的 “烟火气” 与创造力。差不多的菜品让人选择无能,没有锅气的预制菜败人胃口,顾客越来越难登门。
从需求来看,人对美食的追求永远不会衰减;越卷生意越“秋”,根本在于卷错了方向。这波《一饭封神》带动的餐厅堂食热潮,就是消费者对“品质”餐饮需求的集中爆发。节目中的大厨小厨们,不参与低价厮杀,将成本投入到食材与工艺上,投入到产品与经营的创新上—— 面馆老板坚持用新鲜筒骨熬汤,粽子阿婆精选当年新米与优质五花肉,柴门荟通过套餐优化平衡品质与性价比,徐记海鲜以外卖拓新、家宴创新满足多元需求……都是推动餐饮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而线下的正反馈更带给人信心,消费者正在用“脚”投票。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当然,节目带来的短期热浪能不能变成“长期留量”,就看各家的真功夫了。这个真功夫就是餐饮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食材的敬畏、对工艺的坚守、对食客的真诚。
某种程度上,“一饭封神”为餐饮产业反内卷提供了一个范本。不论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内卷的底层逻辑其实都一样。“往下卷价格”最终会遭到反噬,“向上卷价值”才是终极突围封神之道。
今天传出的一则新闻是,市场监管总局已约谈主要外卖平台,抵制恶性补贴。而相关平台快速响应,集体发声,承诺严守法律法规,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正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