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全面执行“代销新规”,多家银行终止合作第三方平台出局
更新时间:2025-09-08 22:21 浏览量:2
“10月1日一过,你在华为钱包里买基金,页面会直接告诉你:此路不通。”
这条通知像一记闷棍敲在不少人的手机上,有人以为只是系统维护,其实是银行把门彻底关死。
新规落地只剩最后两周,银行集体拔网线。
民生银行第一个动手,8月25日把宇通生活入口下架,9月4日再把华为钱包端口的基金货架清空,动作干净利落。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以后卖理财,只能在自己家的客厅——网点、官网、自家APP。
任何借别人家客厅摆摊的玩法,都被判出局。
有人算了笔账,以前把入口嵌进第三方超级App,流量像自来水一样哗哗来,现在自来水管被拧死,银行得自己打井。
打井成本有多高?
一家股份行科技部的人透露,光把代销系统从外包通道迁回自建机房,预算就多出两千多万,还不算后续扩容。
更难受的是那些靠银行吃饭的第三方平台,一夜之间失去金主,广告位空着,KPI直接腰斩。
银行也头疼。以前流量是别人的,出了风险还能甩锅,现在流量归自己,锅也得自己背。
新规把“了解产品、了解客户”八个字刻进骨头。
简单说,就是卖之前先查户口,卖之后还得定期回访,像班主任盯学生。
最细的条款藏在存续期义务里。
账户、资金、核算必须三隔离,翻译成人话:理财的钱不能和存款的钱睡同一张床,连梦话都得分开说。
对普通投资者,这不算坏事。
以后在手机银行买基金,再看到花里胡哨的宣传语,可以直接截图举报,银行负全责。
也有隐忧。
小银行没有技术底子,自建APP慢得像老牛,客户会被大行的流畅体验吸走,行业分层会加速。
一位城商行行长私下抱怨,以前还能靠第三方渠道弯道超车,新规之后弯道被封死,只能硬着头皮修直道。
有人把这次调整比作银行界的“双减”:减掉外部依赖,减掉风险外包,留下的都是硬功夫。
两周倒计时,已经能看见银行连夜加班的灯火。
有人在朋友圈晒出凌晨一点的食堂宵夜,配文:最后一班岗,卖完就要靠自己了。
读者如果想知道自己常用的入口还能不能用,打开App点进理财频道,只要页面跳转到银行自家域名,就安全;如果还停在第三方界面,最好趁9月30日前赎回,别等系统直接弹窗“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