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皖 | 黄山风味江湖来也,美食功夫势不可挡(上篇)
更新时间:2025-09-07 10:02 浏览量:2
黄山市古称新安、歙州、徽州,黄山美食以徽菜为核心,融合了山珍野味与独特烹饪技艺形成了鲜明风格,既承载着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展现了自然馈赠的鲜美本味。
主料:三黄鸡
配料:猪脚、天麻、党参、当归等
历史与文化
相传乾隆年间,淮扬大盐商程晋芳(徽州人),按徽州岁末家家都须腌制一些肉食的传统习俗,嘱下人办理。伙计程武因白日扛盐太累,将洗净置于砂锅中备腌的两只鸡放进了装有盐的铁锅中,待第二天清晨再腌制,随手将铁锅放在了木炭火盆上,便回房就寝。次日清晨,被一阵奇异的香气熏醒。顺着香气,径直来到昨日放鸡的砂锅旁,打开锅盖,一股奇香扑面而来。发现昨日准备腌制的两只鸡已经熟了,且色泽晶亮、通体金黄。程武经不住诱惑,扯下鸡腿尝了一口,鲜嫩的肉质、香浓的汤汁,使其倍感口味鲜美,食后齿间留香,回味悠长。于是程武将此鸡带回商铺,程晋芳尝后更是连声叫好。
主料:太平鱼头
辅料:豆腐、枸杞、青菜
烹饪技法与风味特点
所谓“湖鲜”,是时间与风土共同写就的味觉诗篇。而这道鱼头汤,便是诗中最为动人的句子。欲复刻地道风味,可循以下古法:热锅下农家猪油,烧至六七成热,将处理好的鱼头入锅,两面煎至微黄,瞬间锁鲜提香。冲入滚沸山泉水,猛火催白,待汤色如奶,立即转慢火,耐心煨煮30分钟,令鲜味彻底释放。出锅前撒上本地香葱、姜片与适量盐,喜食辣者可添少许白胡椒粉,其余画蛇添足之调味皆为不必。
主料:猪蹄尖
辅料:高山葛粉、茶笋丁、火腿丁等
烹饪技法与风味特点
一锅葛粉烧猪蹄,吃的筷子没得停。此菜讲究的是粉中带肉汁,肉中费而不腻,葛粉吸收了猪蹄的浓郁汤汁,入口滑嫩鲜美,肥肉软糯不腻,香气扑鼻,令人一口接一口,回味悠长。
富溪的高山葛粉,产自富溪山脉高海拔的纯净环境。每到冬季农闲时分,农户们就上山采挖葛根、清洗葛粉。十斤葛根才出一斤粉,粉质细滑干净,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含量高。选用皖南花猪的蹄尖,肉质鲜嫩肥厚,胶原蛋白满满当当,肥而不腻,炖出来软糯喷香,吃起来满嘴生香。
主料:毛豆腐
辅料:辣椒酱、葱花
历史与文化
相传,明太祖少时当了和尚,化缘徽州,所化豆腐不舍食,藏于稻草之中。数日豆腐上长满白毛,遂煎之,只听“嗤啦”作响,片刻豆腐与白毛被煎成焦黄色,如同虎皮,香味扑鼻,食之味道更为香鲜无比。以后,他就常用此法做豆腐吃。一三五七年,他率领大军路过徽州时,特命火头军在当地将此菜流传下来。后来朱元璋称帝,油煎毛豆腐便成了御膳房必备佳肴。现今起名为“虎皮毛豆腐”,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外名菜。
这毛豆腐上面这层毛实际上是一种食用菌,一种有益菌,类似于香菇木耳,不添加任何佐料和防腐剂自然发酵而来,根据季节、温度不同,这层毛有长有短,颜色有灰有白,长一点灰色的我们叫它“蓑衣毛”,短一点白色的我们叫它“老虎毛、兔子毛”,味道是灰色的老虎毛最佳。
主料:带皮五花肉
辅料:梅干菜、葱花等
历史与文化
休宁的梅干菜烧肉,总裹着旧年的烟火气。早年间有个姓戴的书生,家在山坳里,冬夜读得冻手,灶上常温着母亲炖的这碗菜。梅干菜是秋末晒的,吸了肉脂便软塌塌的,五花肉炖得酥烂,油汤泡着糙米饭,一碗就能暖透身子。他揣着陶瓮里的干菜烧肉赴京,寒天里就着风啃,靠着这口实在的暖,熬过失意也扛过饥寒。
后来他成了状元,宴客时仍要上这道菜。如今竹制蒸笼端上桌,油亮的肉皮颤着香,干菜里还留着土灶的温。夹一筷子慢嚼,咸鲜里藏着的,是当年咬着牙往前赶的劲,也是不管走了多远,都得记着的来路——那口撑过苦日子的暖,早成了刻在骨子里的念想。
主料:黄山黑鸡、黄山石耳
辅料:黑毛猪肥膘、虾仁、枸杞、无花果等
烹饪技法与风味特点
以黑鸡高汤为基底,融合葛粉的天然清香,整体口感清爽不油腻。黄山黑鸡含不饱和脂肪酸(以脂肪计)、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肌间脂肪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成分,是黟县县志记载中用于进补的上等佳品。清鲜淡雅,香味浓醇,汤味浓厚,不油不腻,清香爽口。
主料:红烧肉片、肉圆
辅料:干笋、豆角、油豆腐、年糕等
文化与风味特点
以铁锅层叠八九种农家食材:底层铺干笋、豆角,中层码油豆腐、年糕、粉丝,顶层摆红烧肉片与肉圆,炭火慢煨使味道交融油足味厚,吃一层,露一层,每层都不同样,每层都有自己的风味,既新奇又有味,而且料多份足。寓意深远——肉圆表团圆,年糕示高寿,粉丝喻情谊绵长。
主料:问政冬笋
辅料:徽州传统工艺腌制的优质火腿
烹饪技法与风味特点
以传统徽菜“火腿问政笋”为基础创新,融合烧、炖、焗三种技法: 先将火腿煸香出油,与问政笋同烧入味;再以文火慢炖,使火腿的咸鲜充分融入笋中;最后撒芝士焗烤,搭配炼乳与沙拉酱调和蘸食。成菜兼具咸鲜、奶香、微甜多重口感,既保留问政笋的本味清甜,又赋予菜肴现代融合风味。
“超级皖”争霸赛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