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新生:“绣花”功夫里的刚柔并济
更新时间:2025-09-05 18:32 浏览量:1
执行路上,法治铿锵前行。
为让生效判决落地有声,成为“真金白银”的过程更可感可触,即日起推出“执行札记”专栏,邀请一线执行法官讲述办案故事,分享破解执行难题的智慧与坚守。在这里,你将看到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的初心在一次次查人找物、一场场执行攻坚中淬炼成金。
让我们共同见证法院执行人如何以脚步丈量责任,用担当兑现承诺,奋力打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2025年4月11日,青浦区练塘镇上的一处老宅顺利强制腾退。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宅从沉睡走向新生,获得了“区级文保建筑”新身份。
一切尘埃落定,但过程远比“腾退”二字复杂得多。
廿载纠葛,老宅里的“死结”
故事,要从1992年说起……
那时,老陈(文中人物均为化名)作为青浦区练塘供销社的员工,在老宅开了家理发店,这处老宅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家”。后来,老陈的女儿也诞生在老宅,老宅承载着他最朴实的情感与记忆。
2001年,供销社改制,老陈提前办理退工手续后,却自行强占老宅。
时光荏苒,2017年,老宅被认定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供销社因集中清理资产需要与老陈协商要求其退出老宅,并提供另外两处供选租赁房的方案,但老陈始终坚决地拒绝。
“这房子是我提前退工分房得来的!我绝对不搬!”
无奈之下,供销社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老陈腾退老宅。
2022年法院判决支持供销社申请排除妨碍的诉请后,老陈的声音像生了锈的铁门,每一次沟通都发出刺耳的抗拒。判决书在他眼中,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抗争的开始。子女劝过、亲属谈过,供销社诚意满满的安置方案摆在眼前,他依然不为所动。
“那3000元的差额,供销社也一直没退给我!”原来,2001年老陈办理退工手续时,供销社应给予老陈经济补偿2.4万余元,老陈提出要购买老宅,但供销社未同意,老陈便拒领这笔退工补偿款,而领取补偿款需要本人签字确认,因此这笔钱一直还在账上。
但老陈坚持认为当初退工补偿款应是2.7万元,老宅当时的价格是2.4万元。自己拒绝领退工补偿款,便是将这2.4万元用于抵扣老宅的购买款,退工补偿款仍有3000元缺口,供销社始终未退给自己。然而,老陈无法为这3000元差额提供证据,他的“坚持”也从未得到任何一方的确认。
更棘手的是,老宅年久失修,紧邻河道,隐患丛生,不再具备居住功能。屋内的管制刀具、液化气钢瓶、堆积如山的塑料瓶、垃圾袋仿佛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威胁着老陈的生命安全和这栋历史性建筑的完整性。
强制腾退,风险如悬顶之剑。若是不腾,法律权威、文保责任、供销社权益,都悬而未决。老陈紧锁的眉头和屋内杂乱的易燃物,共同构成了一道冰冷的屏障。
通知屡达,公告期满,老陈依然紧锁大门……
但法律的红线,不容逾越。
刚柔并济:一场精密如绣的“拆弹行动”
强制腾退,是法律赋予的利剑,但我们深知,挥舞这把剑,需要的不只是力量,还有“绣花”般的精细与温度。
刚性,是底线,是保障。
青浦区人民法院在区委政法委的统筹下,联合练塘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精心绘制了一张腾退“作战图”。
执行法官带队,提前仔细勘察现场,把易燃物和刀具等危险物品的照片压在案头最显眼处,标记好每一个潜在风险点。
腾退当日,青浦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吴海港现场调度执行。练塘镇平安办拉起了警戒线,属地派出所安保全力守护安全秩序,消防车、急救车随时待命,专业医护人员近在咫尺,全面保障当事人的健康安全。
在强制腾退的过程中,公证处人员手执记录仪,全程记录执行过程,确保执行工作依法高效推进。每一件物品,都经过仔细清点、登记、装箱、搬运、存放,一丝不苟地保护着被执行人的财产。强制腾退的“强制”,是程序的刚性,而非态度的蛮横。
柔性,是理解,是出路。
刚性的框架内,我们努力编织温暖的经纬。
妥善安置,不是敷衍,而是“安家”。执行法官一次次拨通老陈的电话,一次次走进临时安置点,通过子女、亲属、居委会的老熟人,不厌其烦地向老陈释法明理,总是耐心地劝说:“陈老,你别担心,新地方哪里不合适,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上门来帮你解决。”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轻轻叩开老陈心中那扇门。
当法官再次带着诚意登门,把“新家”的照片拿给老陈看时,老陈拿起手机仔细端详着,反复看了许久、沉默了许久。他指着照片,语气缓和地说:“看着顺心,东西也都归置好了。一个人住,挺舒坦,挺好。”
后来,当老陈站在窗明几净、家具齐全的新家时,他感叹道“这里比老宅干净清爽。”从老陈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搬迁的喜悦、便利的生活让他感到踏实和安心,很难将现在心平气和的他与过去情绪激动的老陈联系起来。
这是他开启新生活的起点。
针脚绵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续篇
房屋交付给供销社的那一刻,并非句点。我们深知,老陈心中的结,仍未“彻底”解开。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矛盾于基层,功夫更在“腾退”后。
老陈搬进了新居,但我们始终关注着老陈。执行法官、属地居委、信访干部等组成“后援团”定期回访。“是生活有难处?是心里有疙瘩?……”对于老陈提出的诉求,执行法官协同相关部门,像拆解一团缠在一起的绒线,合理的,依法依规积极解决;疑惑的,耐心解答释法明理;不满的,专业疏导化解矛盾。
如今,供销社已与青浦区文旅局对接,图纸摊开,修缮计划启动。这座曾陷于纠纷的老宅,将拂去尘埃,恢复历史风貌,融入练塘古镇的文旅画卷,讲述新的故事。
而曾经信访室里的常客,剑拔弩张的老陈,如今也会在遛弯时,惬意地看人下棋。
当老宅焕新,当人心渐暖,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才真正铺就到了百姓的家门口。
本期作者
周 杰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二科副科长 四级高级法官
王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