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如何学习:为什么题目听的懂而不会做
更新时间:2025-09-04 09:12 浏览量:6
如何学习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也是教学工作中应该主要解决的问题。
有一个很常见的场景,学生在听老师讲解某一知识点或者讲解某道题目的时候听明白了,但是让她自己讲解下或者自己做下这道题目,发现还是做不出来?
这到底是为什么?
说到底是:学生不明白为啥老师要那样做而自己为啥就想不到那样做?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表象上来看是: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熟练,学生见的题型较少,造成了学生没有思路,而老师是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解题思路?
那么,再进一步问:为什么老师能想到相应的解题思路而学生没有?
进一步的原因是:除了上述所说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熟练、学生见的题型少外,重要的是学生知识体系的不完备,知识没有形成自己体系化的知识;没有体系化的知识就没有体系化思考问题的方式;
再进一步的原因:学生为什么没有形成自己体系化的知识,没有体系化的思考问题的方式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会如何有效地去学习!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授给学生的是: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去有效地学习,这比给学生讲明白一些知识点更为重要。
而现实是,不管是课内老师还是课外老师,都自然不自然地把讲知识点,讲解具体的题目上下足了功夫。
当然,老师把知识点讲解清楚,把题目讲解明白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仅仅做到把知识点讲清楚,把题目讲明白。因为你会发现,即使老师把谋道题目讲解的很清楚了,学生遇到类似的题目该不会还是不会?为什么?因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没有建立起来,他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这好比大厦的地基并没有打牢,你让大厦再往上盖,工人也有心无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切都是表面的功夫,治标不治本。
但是夯实基础知识体系,启迪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是长期的过程,特别是校外老师,它每周就2小时时间,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尽管有些老师明白哪些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他也很焦虑,有时不得不采用讲解知识点,讲解题目的方式,这也是一种妥协的结果。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这样去做,而是建议老师在讲解知识点讲解题目时,老师要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启迪学生如何去思考,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和题目时,要多问自己为什么老师要这样做?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自己主动思考老师的思路,自己如何去形成,差距在哪?
成绩放在哪谁都焦虑?高考的压力在哪谁都焦虑?我讲这些即是讲给大家听的也是讲给自己听的,我们要给自己形成知识体系的时间,也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让自己学会学习。也让老师学会如何启迪学生去学习。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捷径,但是你可能会发现哪一天你会发现你突然开窍了,那就是你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形成了。
期待每一位老师都能启迪更多的学生,期待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如何学习,都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