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功夫织锦绣——汾阳十大行动激活城市新脉动
更新时间:2025-08-30 14:44 浏览量:4
清晨的禹门河公园,绿意盎然,晨练的人群穿梭其间,步履轻快;夜幕降临,背街小巷的灯光温暖如初,照亮晚归人的归途;曾经杂乱无章的商铺门头,如今焕然一新,整齐划一的设计不仅提升了街景“颜值”,更提振了城市的“精气神”。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正是汾阳市以“城市管理提升年十大行动”为针线,用绣花般的细致与耐心,织就的一幅城市治理新画卷。
今年以来,汾阳市以“城市管理提升年”为抓手,全面启动公园广场提质、路灯补充亮化、围挡拆除更新、乱停乱放整治、门头牌匾及外立面整治、路面提质、绿化带便道补植修缮、城区环境卫生整治、燃气设施改造升级、消防通道疏通“十大行动”,各部门协同发力,市民积极参与,让城市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城市的温度,往往藏在最细微之处。曾经,背街小巷的“灯下黑”是居民的一块心病,如今,705盏故障路灯重获光明,128盏高耗能灯具升级为节能LED,75盏新增路灯填补盲区,让回家的路更安心。东方红社区的李大姐说:“现在接孩子放学心里踏实多了。”
在另一个困扰市民已久的问题——“停车难”上,汾阳也给出了有力回应。通过新建440个停车位、开放近千个小区错时共享车位,配合执法队与交警、街道的联合整治,累计规范机动车乱停614辆、非机动车1128辆。
城市不仅要“好看”,更要“能用”。在街景焕新方面,汾阳市的行动可谓出彩。九条主次干道上,2940家门店完成了门头牌匾的“量身定制”改造,五金商店的王师傅指着新门头笑道:“统一设计后整条街都变样了!”与此同时,拆违清障同步推进,立面整饰与文化墙相结合,用漫画讲述文明规范,让街头巷尾成为流动的文明课堂。而原本杂乱无章的施工围挡,也完成整改157处,成为整洁美观的风景线。
如果说“颜值”是城市的外衣,那么基础设施则是城市的筋骨。英雄南路、永和大街等主干道的雨污分流改造,10余处便道塌陷的修复,20余套井盖的更换,以及19万平方米破损路面的重铺,体现出对城市安全的高度重视。13处公园广场提质改造、9处口袋公园的建设,串起了“15分钟休闲圈”,85%绿化带补植,让街道成为生态走廊,也让市民在城市中多了一份与自然亲近的从容与惬意。
在燃气建设领域,阳光尚地小区的住户展示着新装的智能燃气表:“用手机就能充值,安检员每月上门,这样的燃气用得放心!”全市已有1569户完成燃气“瓶改管”,智能燃气仪表普及率大幅提升,为千家万户筑起一道“隐形防线”。
城市治理从来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协奏曲”。为了推动“十大行动”落地见效,汾阳成立了市级专班高位推动,通过“日报告、周调度、月总结”的机制压实责任,确保每项任务有人抓、有人管、有实效。同时,政府也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共建共治,发放规范停车公告、推进垃圾分类试点、改变居民生活习惯……一个个看似微小的改变,正汇聚成全民共建共享的滚滚暖流。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