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2025年秋季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8-29 09:50 浏览量:2
《扎根课堂、走近学生、做实教学——每一节课都值得全力以赴!》
---校长在2025年秋季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还记得不久前的暑假吗?我们终于有机会稍微放慢脚步,陪陪家人、读点书、整理思路……但九月一到,我们又一起回到了这片熟悉的校园,回到了讲台上、黑板前,回到了那一双双需要我们点燃的眼睛中。
首先,我要由衷地感谢大家:
感谢这个夏天仍坚守岗位、参与招生、培训、备课、课改的老师们;
感谢每一位把评比成绩藏在平静笑容背后的教育人;
也欢迎新加入咱们教育共同体的新同事们,未来,咱们一起并肩奋斗!
今天的会议,是一场“教学人的年初策划会”,我想用一个最朴素的问题开头:
我们对“上好一节课”的理解,还停留在多年前的标准上吗?
在“双减”推进、智慧校园各种平台纷繁复杂、学生需求快速变动的当下,什么才是“课堂的本来样子”?什么才是“质量”的落脚点?
今天,我想围绕三个主线,跟大家认真做一次开学前的深思与对话:
把功夫下在课堂里,把心思放在学生上,把质量落到细节中。
一、把功夫下在课堂里:这40分钟,值得我们反复打磨
一句扎心实话:
学生印象中最深的老师,往往不是嘴上最会讲的那一个,而是最能“讲到点儿上的那一个”。
我们的课堂正在经历复杂的挑战: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变短了,接收信息的方式多样了,教学同质化问题突出了,而课堂依然只有40分钟,唯一没变的是——
我们要在同一块“黄金时间”里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用上能力、点亮兴趣。
这就需要我们,把真正的“功夫”,投入到课前的设计、课中的节奏、课后的跟踪里,而不仅是站在讲台上的表演。
1. 把“课前方案”当作第一课
好的教学从来不是随机应变,而是有备而来。
每节课的导入,是不是贴近学生认知?
每个任务环节,是不是完整闭环?能不能简单明了讲透知识?
每份课堂练习,是不是站在学生视角,合理覆盖易错点?
有老师说:“课堂改革太泛,我不知道从哪儿入手。”
我建议从“问题设计”入手:
不要提“会背下来了吗”,而是问“你怎么证明你理解了?”
不要问“还有谁不会”,而是让“互助式答疑机制”活起来。
我们未来将在年级层级开展“教学共研月”活动,大家轮流开课,互动点评,把“磨课”内化为共学共进的文化。
2. 深挖课堂互动,拒绝“听话型课堂”
什么是“低质量勤奋型课堂”?
——老师自嗨讲到底、PPT一翻到底、练习题讲解走马观花,学生全程“听听算了”。
我们要审视自己的课堂有没有这些显性症状:
一节课,80%的时间在讲,20%的时间学生在应付;
提问永远是“某几个同学轮流答”;
课堂活动设计脱离学生真实兴趣与认知水平。
解决之道要从课堂互动“场”的再造开始。
——小学数学课可以结合文具店购物“点单——计算找零”任务,练加减法;
——语文识字课可以用“家庭作业清单设计”任务,把高频字词嵌入日常情境;
——信息课可以提供“AI问答达人挑战”,让学生用已有知识尝试“教会AI”。
3. 善用技术是加分项,不是遮羞布
智慧教育平台、互动大屏、大数据诊断……工具越来越多了,但底线还是:
技术不能代替设计,热闹不能等于实效。
我们将在下学期设立“技术提升+教学融合”专项项目,鼓励老师用数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案,比如:
哪些题型最易困扰学生?
哪种组别在项目学习中的进展慢?如何及时调整?
只有把这些新工具真正用到课堂决策上,才值这个“智能”标签。
二、把心思放在学生上:看见学生,才会有教育发生
“以学生为中心”六个字,没人不认可。但真正“围着学生转、贴着学生教”的教学,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难更多。
起点,是意识;关键,是行动。
1. 不做凭“感觉”的“分类教学”,而是真实看见每个学生的成长节奏
我们要建立起自己的“教室黑匣子”:
哪个孩子手一直没举过?是否代表“听不到”或者“没懂透”?
哪位同学成绩忽高忽低?问题出在思维迁移还是情绪波动?
是否有一类孩子,成绩中等,但融入度持续低下?
建议教研组老师们建立“学生关注台账”,至少每月一次进行问题学生案例研讨。
“课堂上没存在感的孩子,往往也在生活中最容易自我边缘化。”
“关注成绩掉队,更要关注心理掉线。”
2. 多一分耐心,多走进真实
这学期我们要强化“与学生的真实连接”意识。方法可以小而有力,比如:
一天一次眼神对视的“名点互动”
一周一次“学生点我讲”的知识点回顾
一月一次“我对某节课的评分卡”问卷
这不仅是建立教育信任的基础,更是建立课堂温度和粘性的方式。
老师要让孩子知道——
“你不是我面前的‘50人之一’,你是我关注的‘唯一’。”
三、把质量落到细节中:教学质量管理,从“流程”走向“精准”
“提质量”四个字,我们天天在挂嘴边。但事实是:质量未必取决于大动作,而常常建立在天天在做那“一点点”的动作中。
我对“质量”有三个维度的理解:
1. 信息质量 —— 看得清教学过程中的“真问题”
教研时数据有多少来自学情分析,多少是“凭经验”?
成绩分析会上,我们能不能从平均分之外找到“晋位难点”?
教务处将帮助建立“课堂表现视图” “学科知识断面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一线教师更清晰拿捏“教哪个、怎么教”。
2. 行为质量 —— 落实行为能不能做到“标准再细一点”
校长在2025年秋季开学初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需要的朋友私信!
(一)
01.《讲台向下扎根,学生向上生长》
02.《深耕课堂 聚焦学生 团队共进》
03.《课堂是主阵地,质量在细节中!》
04.《扎根课堂、走近学生、做实教学》
05.《把功夫下在课堂里,把心思放在学生上,把质量落到细节中》
06.《我们是不是“跑偏”了?》
07.《让“教”扎根,使“学”生长》
08.《立足课堂本位,让每堂课都生长出力量》
09.《心无旁骛抓质量,细处着手见实效,稳扎稳打做教学》
10.《把功夫下在课堂里,把心思放在学生上,把质量落到细节中》
11.《回归课堂原点,深耕教学本质》
12.《从课堂出发,在变化中稳准每一步》
1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14.《提质增效怎么干?瞄准教学核心促成绩破局》
15.《把每一节课上实,把每一个孩子教好》
16.《回归常识,聚焦主业,把课上好,把人育好》
17.《三心育桃李,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
(二)
01.《规范+提质 教学+赋能》
02.《教学工作展望》
03.《凝心聚力,深耕教学提质》
04.《全面擘画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05.《让研究成为教学的常态》
06.《人工智能为教育事业赋能》
07.《一心一意抓质量,夯实育人根基》
08.《让童趣扎根实践,让知识生长在生活的土壤里》
09.《三招破解 “一听就会,一用就懵” 难题》
10.《如何把课堂,教得实,带得活,做得深》
11.《以质立校,育见未来》
12.《立足课堂本位,让每堂课都生长出力量》
13.《把功夫下在课堂上,把质量落在细节中》
14.《把握好课堂这块“主阵地”,我们要给学生真东西》
15.《一堂好课,不能只看得分,还得见人心》
16.《聚焦教学新征程,迈向质量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