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浆后不得了的十大文玩,只要功夫深,其它都是浮云!
更新时间:2025-08-25 19:38 浏览量:3
文玩珠串的最迷人之处,莫过于长期盘玩过程中包浆的不断变化。
有些人可能要问,那什么叫包浆呢?包浆是一个文玩术语,指文玩物件经过长期的盘玩和佩戴,在汗渍油脂等侵蚀,冷热变化,氧气氧化和外力摩擦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半透明状的外层包裹物。这个词常用来描述经过盘玩的文玩物件。
瘿木盒厚实的包浆
任何材质只要下功夫盘都是可以盘出包浆的,当然不同材质的包浆状态是不一样的,即便同一材质不同人盘出来的包浆也是不一样的。在这个万物皆可盘的时代,没有盘不出来的包浆,就连少林寺旅游景点的石赑屃都被盘出了厚厚的包浆。无论怎样,一件文玩盘出包浆后,都是宝气十足,十分迷人的。
第一种千年古玉。出土古玉由于埋藏环境酸碱干湿的不同,外观表现自然不同,有的老器如新,有的一层白皮,也有的被腐蚀成了鸡骨白。古人盘玉也总结了各种方法,如急盘、缓盘、意盘等。不管盘玩方法如何,最终目的都是盘掉皮沁,露出玉质,盘出完美包浆。
馆藏汉鸡心佩
第二至纯天珠。至纯天珠的包浆是藏族同胞世代佩戴的结果,并不是有意盘玩的。在西藏,从古到今至纯天珠都是极其珍贵的珠宝,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由于藏族是游牧民族,藏族同胞会把牛羊换成珠宝佩戴在身上,特别是至纯天珠。天珠经过千年的传承和佩戴形成了老熟的包浆,皮革般的质感,极具魅力。
至纯达洛天珠
第三唐玛瑙。我们常说的唐玛瑙,也被称为糖玛瑙,是古代西亚地区糖化工艺的玛瑙制品,常见的形制有唐球、唐八棱、唐橄榄等。老的唐玛瑙经过糖化工艺,加上藏族同胞的千年传承和贴身佩戴,包浆已经变得十分油润,由内而外地散发着油脂感。
千年唐球玛瑙
第四老天铁。天铁是藏传佛教文化区域特有的宗教护身符。在西藏,一件寺庙制作并分发给信众的天铁挂件是十分殊胜的,藏族同胞会一直佩戴在身上,当然也会世代传承。金属本身是十分容易氧化的,加上长年佩戴环境下侵染的油脂,就会形成十分油润漂亮的包浆和皮色。
藏传老天铁
第五老金刚菩提。金刚菩提勇猛刚进,是藏传佛教信众修习诛法的第一选择。在西藏地区,几乎人手一条菩提佛珠,藏族同胞靠着虔诚的信念将一条坚硬刮手的金刚菩提捻成了婴儿肌肤般的顺滑。金刚菩提材质坚韧,可以盘玩几十年甚至百年之久。一条真正的手捻老金刚菩提历经岁月的磨砺,边齿已经被盘平,包浆变得浑厚半透明状,有了迷人的玉质感。
老金刚菩提包浆
第六老凤眼菩提。凤眼菩提可修一切法,也是西藏地区常见的菩提佛珠之一。老凤眼菩提经过藏族同胞长年的持咒盘捻,颜色变成了迷人的枣红色,包浆油润厚实,玻璃光泽。
老凤眼玻璃光包浆
第七老百香籽。百香籽属于一种小众菩提了,也就是这些年随着藏传文玩市场的兴起逐渐被广大的文玩爱好者所了解。其实在西藏地区,百香籽作为佛珠使用的历史悠久。老百香籽经过几十年的盘玩,皮色诱人,包浆浑厚,还是很讨人喜欢的。
老百香籽菩提
第八老象牙。国内象牙制品从2018年开始已经全面禁止交易,但象牙作为一种珍贵材质在西藏地区的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这是藏传文玩圈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象牙作为一种珍贵的有机质文玩材料,特别是果冻级的,上手盘玩温润舒适,极容易上包浆。
老象牙三通
第九老灵骨。西藏地区有使用动物骨骼制作佛珠的习惯,如牦牛骨、骆驼骨甚至鹰骨等,文玩圈统称为灵骨。由于动物骨骼本身固有的油脂作用,骨制品更容易出包浆。经过长时间盘玩,灵骨念珠质地变得温润如玉,手感细腻顺滑,十分受文玩爱好者的追捧。
老灵骨念珠
第十嘎巴拉。嘎巴拉是藏传佛教文化特有的颅骨念珠,之所以和其他骨类单独区分,主要是因为殊胜特别的人骨宗教题材。老嘎巴拉念珠经过几代甚至十几代高僧大德的盘捻,包浆浑厚,玉质感强,森森白骨化成玉珠,完美地诠释了“揉骨成玉”这四个字。
老嘎巴拉念珠
以上这十类最美包浆的文玩中,基本都是出自藏传佛教文化地区。任何材质只要经过长年累月的盘玩,十年不行百年,百年不行几百年,不用任何技巧,都能盘出完美包浆。在几代人虔诚地盘捻下,任何现代盘玩技巧都只能算是一种浮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