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聚焦十五运 | 广州建筑集团以“绣花功夫”雕刻街巷肌理 让老城焕新颜

更新时间:2025-08-25 19:00  浏览量:3

当岭南老榕的斑驳树影与粤语彩绘相映成趣,百年历史建筑重焕古韵,“交通孤岛”变身绿意盎然的“市民客厅”…… 在迎接全运会的热潮中,广州建筑集团以“微改造”为刻刀,以民生期盼为蓝图,在广州老城的街巷肌理间精雕细琢,用一系列有温度、有文化的改造实践,让城市品质在细节中升级,让市民幸福感在街巷间流淌,推动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01

文化为魂:

让老街巷在烟火气中绽放新活力

在越秀区建设二马路东八街,一场“淡妆式更新”正让广府记忆焕发新生。下属市政实业公司以“全域治理”理念为指引,将文化元素融入街巷肌理,上演了一场生动的“空间疗愈术”。

▲微改造后的越秀区建设街

朝街外墙成了广府文化的“展示窗”,设计师从“掂过碌蔗”“猪笼入水”等粤语俚语中提取祝福关键词,用俏皮字体绘于墙上,搭配“我爱建设街”标语,让墙面成为可触摸的文化符号;老榕树根系与直饮水机巧妙融合,功能设施变身文化装置;中马路居委旁的架空层则通过“自然肌理 + 文化交互”的改造,从昏暗通道蜕变为兼具美学教育与社区服务的“榕荫连廊”,墙上的“心愿墙”更传递着邻里间的微温暖。

▲微改造后的越秀区建设街

就连减速带也暗藏“美学巧思”。项目团队通过科学测算车流量、居民出入口等数据,优化减速带分布密度,选用波浪形设计降低车辆震动与噪声,让安全设施也成为街巷美学的一部分。从一面墙到一条街,文化正成为老巷新活力的“密码”。

在荔湾区逢源北街深处,曾经坑洼的路面已铺上透水砖,盘踞空中的“蜘蛛网”线路集体入地,一面浓厚西关特色的彩绘墙正成为年轻人竞相打卡的网红地标……由下属四建公司承接的逢源北、马基涌片区微改造项目,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唤醒街区活力。新设社区文化墙、口袋公园及各类绿化景观与休闲设施,让这个承载老西关记忆的社区实现了从“老旧杂乱”到“推窗见绿、漫步有景”的品质跃升,在延续西关文脉的同时注入现代功能,惠及1441户居民、焕新7.88万平方米社区。

▲荔湾区逢源街西关特色彩绘墙

02

民生为本:

细节里藏着为民服务的初心

在越秀区大塘街,下属总承包集团房建公司用“小举措”解决了居民的“大麻烦”,让“民生无小事”的理念落地生根。针对狭窄巷道线路杂乱的安全隐患,项目创新采用太阳能供电,既避免拉线风险,又保障用电安全;主动安装的便民水龙头,解决了居民日常用水不便的难题。除此之外,外立面翻新让老楼“穿新衣”,楼道设施更新消除安全隐患,屋面空间再利用丰富了居民活动场所……项目完工后,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看着翻修的娱乐区、平整的沥青道路,脸上的笑容成了对改造最好的肯定。

大塘街翻修的外立面↓

第五立面↓

翻修的居民娱乐区 ↓

翻修的沥青道路↓

在夏港街青年苑,下属二建公司针对30多年老小区实施楼道照明升级、排污管网疏通、改造公共场地等工程,让812户居民实现从“住有所居”到“居而优享”的品质跃升。

03

古今共生:

百年建筑与现代业态“共舞”

在大湾区中医康养片区,下属股份公司工程事业部用“绣花功夫”唤醒历史建筑的沉睡记忆。这片北起大德路、南抵惠福西路的区域,错落分布着 4 大历史文化街区、174 个传统风貌线索和 79 个历史建筑,其中光塔街象牙北社区的3 处32 栋民国联排红砖楼尤为珍贵——这些始建于1927年的建筑,2014年被列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花窗现状调研评估

项目团队坚守“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原则,在历史学者、建筑专家和居民代表组成的咨询委员会指导下,精准还原外立面历史色系,深度挖掘广式花窗工艺,按“一栋一策”制定修缮方案。如今,修缮后的建筑群将化身中医药文化场景,历史街区变身中医药博物馆,实现了百岁民居与现代中医“产学研用”生态圈的共生共融,勾勒出“古今辉映、新旧共生”的生动图景。

▲花窗修缮

04

绿脉相连:

老城“交通孤岛”变身“市民客厅”

陈家祠东广场的蝶变,是下属园林生态集团园林设计总院献给老荔湾的一份“绿色礼物”。这里曾是地铁临时用地,围蔽多年,如今已成为集民生、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共空间,绿化率高达60%以上,在寸土寸金的老城中心开辟出一片“绿色氧吧”。

▲陈家祠东广场

作为陈家祠的“邻居”,广场设计处处体现文化呼应:构筑物高度低于祠堂围墙,慢跑径色彩取自陈家祠山墙的朱红,岭南建筑色调与灰塑彩绘元素巧妙融入现代景观。晨练的老人、遛娃的家长、休憩纳凉的街坊…… 从早到晚,广场活力满满,正如老街坊所说:“生活几十年,终于有了晒太阳散心的好地方。”

▲陈家祠东广场

05

全龄友好:

小尺度提升撬动大幸福

越秀山体育场周边,下属装饰集团用“小尺度改造”实现了 “大民生提升”。项目遵循“做减法、提品质、精细化”原则,围绕全龄段人群需求优化空间功能:南广场、树池、电箱杆件等基础设施颜值与实用性双升级;建筑立面通过“一栋一策” 改造,整治防盗网、更新雨棚、规整管线,让老建筑 “颜值逆袭”。

在市政优化上,项目更聚焦“安全与便利”:改善慢行系统,增设人行道护栏,更换破损面砖;优化盲道位置,设置全宽式单面缘石坡道,采用小转弯半径减少人行过街距离…… 一系列无障碍改造让残障人士、老年人出行更安心。这座承载广州记忆的体育场,正以“全龄友好、智慧精致” 的新面貌,迎接全运盛会的到来。

▲越秀山体育场周边改造前(左)和改造后(右)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